舞台上,一支来自异域的探险队正踏上旅途:他们日夜兼程,背负霜与月,横渡惊涛四起的海洋,跋涉于艰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目睹风格各异的地域风情,在中国古城墙下一窥汉唐风采……通过舞台置景与舞蹈编排的和谐呈现,一幅当年“丝绸之路”商旅不绝、东西交融的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观众仿若能听到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回荡的悠悠驼铃。
近日,由黎巴嫩卡拉卡拉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穿越丝路》(剧照见上图)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与其说舞剧呈现了一个戏剧故事,不如说是架构起一则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一位黎巴嫩青年参观著名的古罗马巴勒贝克神庙时,穿越时空,目睹自己的先辈告别新婚妻子,不畏艰险,穿越荒漠,漂洋过海,沿着古丝绸之路,最终抵达中国长安。
“卡拉卡拉舞”是阿拉伯传统舞蹈形式。黎巴嫩卡拉卡拉舞蹈剧场由阿卜杜勒·哈利姆·卡拉卡拉于1968年创立,创团半世纪以来,曾在世界众多著名的剧院和文化城市献艺,他们的表演将西方舞蹈技艺与浓厚的东方色彩相融合,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卡拉卡拉舞蹈风格”,赢得了全世界认可。
任何一种文化的轮廓,在不同人眼中都可能勾勒出不同的图景。卡拉卡拉舞剧院现任院长、《穿越丝路》导演伊万每年都会来中国,他将其称为“发现之旅”:“我不仅将这些‘发现’融入创作,也试图通过一场场演出将我们的文化留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多种文明交相辉映,无数先驱筑起古代世界的沟通之路、宽容和理解之桥,伟大事迹载入史册,正是这些珍贵记载激发出他创作的灵感。
2010年,卡拉卡拉舞剧院与杭州歌舞剧院合作舞剧《扎耶德之梦》,便融入了敦煌飞天、戏曲等中国元素。此次创作《穿越丝路》,伊万更是做出全新尝试,不仅加入了中国演员和中文表演段落,也将对丝绸之路及古代中国的想象融入舞蹈中,让全世界看到不同艺术与文化融合的魅力,感受文化背后的力量。舞剧结尾,身着不同地域服饰的人们一同登台,歌之舞之、足之蹈之,多国舞蹈熔于一炉,肢体语言成为共通的表达。观众沉浸于此,消泯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隔阂。诚如伊万所言,“艺术与文化的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相互发现彼此。这不是简单的相遇的过程,而是取决于不同文化之间如何交流、影响与碰撞。”
交流融合的不仅是不同国家的艺术表演内容,创作团队也是来自各国的“混搭”。比如,此次精致华美的舞台呈现出自意大利视觉专家之手,技术支持则是一家印度公司。双重投影幕的设置构建出真实且富有立体感的自然景观、充满奇幻色彩与象征意味的图像标识,产生极强的环境代入感。
同时,舞剧由来自卡拉卡拉舞剧院的85名艺术家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舞蹈学院的40名演员共同出演,此次演出也成为中外艺术家首次在华联合演出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大型舞剧。“一带一路”不仅是物质之路,也是心灵相通的文化之路。无论在万众瞩目的台上,抑或是苦心创作的台下,艺术让不同国家与民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跨越语言障碍,用舞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结成人类文化的纽带。
纵观历史,艺术家始终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守护人与传承者,他们通过创作解读着大众的内心世界,探索着人类的文化身份,并且将其从一个世纪转移到另一个世纪,定义着人类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丝路万里,纵横千年,这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大有可为。在新时代,它呼唤和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汲取多样的文化营养,形成审美共识,浇灌出更美的艺术之花。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