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兽胡

  #一周视界#英国:企鹅兰登书屋2018年全球出版贸易表现稳健

  近日,拥有企鹅兰登书屋25%股份的培生集团表示,在有声读物销量增加和纸质图书销售稳定的推动下,2018年企鹅兰登书屋的全球出版贸易表现稳健。同时, 在国际畅销书《成为》(Becoming)、政治悬疑小说《消失的总统》(The President is Missing)的强劲销售,与众多知名作家如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苏斯博士(Dr. Seuss)等的出色表现奠基下,培生集团去年收益颇丰。对于2019年,培生预计企鹅兰登书屋将贡献6000万至6500万英镑的税后营业利润。

  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获奖名单公布

  近日,2019年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Bologna Ragazzi Award)获奖名单公布。今年该奖项共收到全球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58件作品参赛,相比去年增加了100余件。今年共设立5个类别的奖项:虚构类作品奖、非虚构类作品奖、新人奖、新视野奖、婴幼图书奖,共有19本童书获奖。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浙江海宁的“90后”插画师丰风(Lisk Feng)创作的《珠穆朗玛峰》榜上有名,获得了新人奖的特别提名奖。

  美国: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执导《包宝宝》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当地时间2月24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举行。《绿皮书》摘得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获得四大奖项成为最大赢家,主演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获得最佳男主角。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奥斯卡中的“中国元素”也十分出彩,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石之予担任编剧和导演,讲述的是一位加拿大华裔女性和一个神奇地“活过来”的“小包子”的故事。

  沙特阿拉伯:所有学校都将开设汉语课

  2 月23日, 在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结束访华之际, 沙特阿拉伯宣布将汉语纳入沙特王国所有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中,以使该国教育更具多元性。沙特通讯社称,沙特计划先培训汉语教师并准备相关教材,将汉语作为高中第二外语课程, 预计未来学习规模还将扩大。同时,沙特王国教育部将准备派首批教师赴中国学习汉语,并掌握汉语教学方法。

2019-03-06 14:21:03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瓜瓜

  #北大博雅讲坛第163期活动预告#

  《丝路文明十五讲》是著名教育家、通识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前香港文化委员会主席、《大中东行纪》的作者张信刚教授最新力作。全书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为主线,全面梳理了自史前至1500年间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尤其强调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提纲挈领,以丝绸之路总摄欧亚大陆文明的历史,使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变得明晰而浅近。

  本次活动以《丝路文明十五讲》的出版为契机,特邀作者及丝绸之路研究的著名相关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荣新江教授、罗新教授、昝涛副教授,共同就丝路文明的历史维度,进行深入探讨。讨论预计将主要围绕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文化传播、经济交往等论题展开,以凸显“交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主题: 

  丝路塑造世界——1500年以前欧亚大陆的文明交往

  主讲嘉宾:

  张信刚(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主持人: 

  荣新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对谈嘉宾: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昝涛(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地址: 

  北大校内第二体育馆地下B101

  时间:

  2019年3月7日(周四)19:00-21:00

  主办方: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

  战略合作:京东图书

  报名方式:

  https://www.bagevent.com/event/2349137

  (请务必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无需任何费用)

2019-03-05 11:32:54
0人点赞 0人评论
叫兽胡

       #活动#故宫将满600岁 《清明上河图》等重磅展品来“贺寿”

  2020年,紫禁城将满600岁。故宫人将如何庆祝它的“大寿”?这个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故宫博物院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有了答案。

  “我们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它庆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记者透露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将推出最好的展览,在最优质舒适的参观环境中向公众展出——从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面,展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的深沉魅力。

  2019年3月,“龙凤呈祥——故宫博物院藏龙凤题材文物展”;2019年4月,“宫廷御医药展”;2019年7月,“良渚玉文化展”;2019年11月的“故宫文房特展”和“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大展”;2020年5月,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亮相;2020年9月,“《清明上河图》与历代风俗画”展;2020年12月,“康、雍、乾瓷器大展”……

  通过这份内容丰富的日程表,我们可以预见,这一系列持续到2020年底的展览,将使紫禁城绽放出炫目光彩,也会让一直喜爱故宫的观众们大饱眼福。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不断创新的展览和品种丰富的文创产品,拉近与公众的距离。2018年,故宫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700万。

  故宫博物院对观众进行分析后发现了几个新的趋势——

  年轻观众成为参观“主力”。2018年的观众中,30岁以下观众占40%,30-40岁观众占24%。这些数据证明,故宫博物院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观众参观时长增加。“以前,很多观众跟着导游,半个小时就从午门走到了神武门,没有看展览就直接出去了。”单霁翔说,现在分布在各处的展览每天都迎来络绎不绝的观众,大家看展览越来越细致,在故宫博物院流连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淡季参观人数大大增长,实现“旺季不挤、淡季不淡”。2018年,故宫博物院实行每日限流8万人措施的天数达到76天。刚刚过去的1、2月,本是参观淡季,但由于“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的举办,参观人数同比增加50%以上,尤其是来参观的北京市民大幅增长。

  观众参观的区域不再集中于“中轴线”附近,更多新开放区域得到了观众青睐。钟表馆、珍宝馆等常设专馆参观人数不断增长,2018年的参观人数达524万人次,比2013年翻了一番。

  观众们的肯定,无疑是对默默付出努力的故宫人最好的回报。

  “紫禁城建成600年来临之际,故宫博物院将以更深切的情感、更多元的形式、更贴心的服务,为观众带来最好的文化体验和博物馆之旅。”单霁翔说。

2019-03-05 10:47:53
0人点赞 0人评论
素面朝天

  #两会时间#这些议案提案和出版有关

  3月,中国进入两会时间。

  两会是“回头看”的校验场,更是“向前看”的观景台。

  1

  民进中央:支持网络文学持续良性发展 

  民进中央两会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将提交两件出版传媒类提案,分别是关于支持网络文学持续良性发展的提案和关于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提案。

  关于支持网络文学持续良性发展的提案关注了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发展中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网络文学量大质不优问题突出。二是网络文学业态急功近利,以点击率高低评判一部作品的优劣、以更新频率为标准衡量签约作者是否“合格”,造成了作者普遍浮躁和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不良取向。三是盗版问题突出。为此,提案建议建立与网络文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扶持机制,发挥优秀网络文学作家更大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内部管理的作用;持续打击网络盗版,净化版权保护环境。

  关于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提案提出,我国期刊走出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期刊实物出口为主要形式的走出去不适应现实需要,出版外文期刊的成本比较高等。为此,提案建议: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改革管理机制,为期刊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期刊走出去媒介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四是建立中英文期刊走出去模式,分类建构对外话语体系。(袁舒婕)

  2

  俞敏洪: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在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学校图书馆

  作为民营教育巨头的新东方的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今年的两份提案依旧关注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及适龄残障儿童。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在此期间,俞敏洪向记者表示,应该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此外,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消除城乡阅读鸿沟。

  此次,俞敏洪将视角注意到了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的阅读问题上。“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资源整体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时间和频次远远低于城市儿童。”俞敏洪提及。

  2018年5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携手爱心企业联合发布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包括贵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在内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

  俞敏洪认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较低水平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城乡儿童之间存在阅读“鸿沟”; 阅读介质和形式单一;阅读普遍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指导等四个方面。

  “每次我到西部贫困地区考察或演讲的时候,都会调研当地教师和孩子们的阅读情况,中西部贫困乡村地区儿童阅读资源匮乏、与城市儿童存在阅读鸿沟、阅读介质和形式单一等现象是普遍的,这一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极大地制约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亟需各方高度重视,尽快设法解决。”俞敏洪直言。

  基于此,俞敏洪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国家应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在贫困地区建设乡村学校图书馆(室),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可供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场所;

  二是用互联网技术,在乡村学校设立电子图书馆(室),购买和更新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数字图书和数字阅读器,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图书种类和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

  三是建议在我国中小学尤其是贫困乡村地区开设课外阅读课程,由专门的阅读指导教师,指导儿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从小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品味,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阅读的能力;

  四是政府与民间公益慈善机构联手,根据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目录》、《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采购图书,捐赠给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或其家庭,让孩子们在家里也能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图书。

  (来源:华夏时报)

  3

  朱永新:引导有条件高校图书馆向社区、中小学开放

  高校图书馆是学术与文化资源的积淀之地,也是学校形象、气质、品味的集中展示之所。2018年,受教育部委托,民进中央开展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调研,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北京的十多位高校图书馆馆长参与了调研。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谈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高校图书馆场馆硬件设施差异大,场馆建设中投入不足和资源浪费并存;馆藏资源配置存在问题,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非常不均衡,采购费用离散度极大,馆际差别显著,且呈扩大趋势。

  再比如,电子资源同质化且外文资源经费负担沉重。此外,现行图书采购和资产管理模式不合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严重滞后,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难度大等问题都存在。

  为此,朱永新建议,分类制定高校图书馆建设标准,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生均面积的最低标准。对于确实急需兴建的图书馆项目,进行资金和政策扶持。还应加强高校特色化馆藏建设,重视高校的特色资源建设、利用工作。

  引导各高校以人力、物力、经费的保障来推动自有特色资源的建设以及本校科研数据的管理。融入资源共建共享理念与知识图谱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科学数据与特色文献服务系统。

  此外,还应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向社会开放。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引导有条件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和中小学开放。鼓励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工作机构、社会公益机构合作,探索适当的开放服务模式。(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

  范稳:让文学名著进校园 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质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园地,语文教育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曾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范稳委员就注意到了这一领域,他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扎实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切实落实让文学名著进校园,全面提升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案》。在他看来,当下我国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目的基本能够达到,但人文性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应该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制定相关具体措施,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培养合格的、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能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下一代打下基础。

  范稳谈到,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调研中他发现,目前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不容乐观,且呈下降趋势。以云南省为例,2018年“新课标”实施后,高考试卷题目已有较大程度的改革,学生们在写作和阅读题方面失分较多,一些考生竟然读不懂题目。据一些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反映,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如十年前的学生,阅读训练也明显不足,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学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的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和试题所侵占。据在高校工作的教师反映,即便是已经考上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许多人连《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名著都没有通读过。目前的现状是,小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量多于初中生,初中生的又多于高中生。

  他告诉记者,“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时代的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修养,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这就意味着,“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教学理念发生变化,在校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也需要迈向更高的台阶。

  为全面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他在提案中建议:首先,由教育部门监督实施,将“新课标”规定的阅读训练落到实处,较大幅度减少应试教育时间,不仅要让文学名著进校园,还要在校园种下人文的种子。按“新课标”要求制定相应的阅读规划和考核指标,引导学生不仅要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写读书笔记、作品评论。第二,由各级作协牵头,组织作家进校园活动,让作家的创作带动并鼓励中学生的写作。目前我国有中国作协会员上万名,各省、市、县都有文联和作协机构,各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作家队伍,各地中学都可以聘请本地知名作家进行文学讲座,点评优秀作文,开拓学生视野。第三是由教育部门牵头,利用社会各界力量,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学生写作比赛和朗读比赛。在条件成熟时,可举办国家级别的中学生写作大赛和全国性的阅读经典读书活动,并由作家和学者组成评委会,设立专门针对中学生写作和阅读的全国性奖项,以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的社会经历。还有就是学校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开展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成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阅读小组,阅读单元设置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现实性,如传统文化、红色经典、跨文化阅读等,尽量把文本阅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审美鉴赏能力大幅提高,认识世界的眼界大为开阔,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来源:文艺报)

2019-03-04 16:48:49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此间

  #放映预告#北影节预热!资料馆3月片单新鲜出炉!


  熟悉电影史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45年,罗伯特·罗西里尼拍摄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被公认为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并获得了第一届戛纳电影节大奖。


  “手持摄像、实景拍摄、启用非职业演员……”,以真实为诉求的创作技法,就是从罗西里尼的这部电影开始奠定了标准。虽然是受限于客观物质条件的误打误撞,却启发了一个新的流派。巴赞曾说:“罗西里尼的风格就是去凝视。”将镜头对准现实,揭露社会的丑恶。


  1946年,罗西里尼前往德国拍摄了“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德意志零年》,镜头记录了战后柏林的贫民家庭。小男孩埃德蒙的悲惨境遇,那个极具冲击性的结尾,让每一个观看过的人,都唏嘘不已。


  到了50年代,新现实主义创作队伍发生了分化。罗西里尼和英格丽·褒曼的结合,开启了他的第二艺术生涯。他们的定情之作《火山边缘之恋》、《游览意大利》都会在3月份与艺术影院的观众们悉数见面。


  这些作品,从一种外在的真实过渡到心理真实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血肉丰富的导演、丈夫、情人——罗伯托·罗西里尼。


  “纪念建国70周年—民族觉醒”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资料馆特别策划了“民族觉醒”的专题,展现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建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西天每周四晚上、每周六下午和百子湾每周三的晚上,三个时间段分别呈现12部重要的电影。它们是:


  《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风云》(甲午战争)、《谭嗣同》(戊戌变法)、《孙中山》《秋瑾》(辛亥革命)、《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蹄声碎》(长征)、《血战台儿庄》《地道战》《一江春水向东流》(抗日战争)、《关连长》(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在这里为大家特别介绍一下: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并编剧,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47年在中国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抗日战争巨变之时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同并称为“1945—1949 电影丰收时期的史诗性银幕巨作。”


  这些优秀的中影史经典同时传递了这样一个讯息:不忘历史是为了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


  《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月牙儿》《龙须沟》……这些经典的老舍作品改编层出不穷,备受观众们的喜爱。和草根市民生活的贴近、对中国人国民性的体察、悲中带喜的笔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调性等等,都赋予了其“常看常新”的艺术魅力。


  在这次“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的放映活动中,资料馆一共为大家准备了10部影片。其中小编认为最经典的,是由谢添导演的,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林连昆等一众老戏骨主演的电影版《茶馆》。群戏之调度精彩,对白之酣畅淋漓,大家坐在大银幕前就能感受到了。


  喜欢娄烨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对编剧梅峰这个头衔陌生。这部2016年由梅峰编剧、导演的,改编自老舍原著的电影,采用了黑白的影像风格,整体呈现出一种古典又现代的东方情质。堪称是一次对“文人电影”的大胆复兴。由范伟老师塑造的丁务源这个人物,精明世故,虚与委蛇,骨子里“温柔地阴损”。十分生动,十分“中国式人情社会”。 


  由王家卫监制,改编自万玛才旦同名短片小说,万玛才旦导演的《撞死了一只羊》,属于“影迷千呼万唤始出来”系列。曾荣获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和最佳影片提名。


  导演万玛才旦会来现场参与映后交流活动。去看!去看!去看!重要的话说三遍。


  本次“万玛才旦专题”还囊括了:《静静的嘛呢石》和《塔洛》。


  “仲代达矢对谈会”!


  此外还有另一场影迷们翘首以盼的演员映后交流活动!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的邀请,曾多次和黑泽明合作的日本表演大师仲代达矢先生将于3月下旬亲临中国电影资料馆。


  本次活动将由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先生主持。


       微信链接戳见下哦~~


  https://mp.weixin.qq.com/s/3PjDIoFek7YYjBe-3rc7cw

       https://mp.weixin.qq.com/s/vAeE6YGNfYrdjdTgNo8nww

2019-03-04 14:43:46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小暧

  #会议通知#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澳门)第二号通告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新学期好!

  2019年7月29日-8月2日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CLA)、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和澳门圣若瑟大学将在澳门大学联合举办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期待着您和我们一起参加此次盛会!

  自2019年1月4日大会信息推广以来,会务组已经收到了各地高校师生的踊跃报名,但在临近截止日期时收到很多国内外学者来信,希望能延长提交论文的时间。澳门大会组委会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并商议决定将论文摘要和分组申请提交日期推迟到3月31日。此外,因为国内学者遇到网络缴费的问题,会务组决定将早鸟优惠缴费时间也顺延至3月31日。希望您抓紧时间注册并提交申请,我们将大会的相关信息再次公告如下:

  会议注册和投稿操作流程如下

  1.大会官方网址:

  https://icla2019.medmeeting.org/8045?lang=cn

  进入首页,点击右下方“个人代表注册”,用邮箱注册。注册成功后,请再次点击“个人代表注册”,选择注册类型并支付注册费用。

  2.本次会议依据时间先后收取注册费用,2019年7月20日之前采用网上缴费: 3月31日之前为1300港币,3月31日-5月31日为1400港币,5月31日-7月20日为1500港币。未能在7月20日之前完成网上缴费的,请于7月29日进行现场缴费,费用为1500港币。学生享受优惠价,分别是650港币、700港币和750港币,您在注册缴费时需要上传您的学生身份证明。

  3.完成“个人代表注册”后,在“大会首页”右下方点击“网上论文投稿”(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完成“填写作者单位信息”。

  4.在“填写摘要信息”这一步骤中,分以下两种参与方式:

  ①个人:直接点击此“个人”选项,并按要求填写您的参会论文相关信息。

  ②分论坛或圆桌会议发起人:请点击“论坛”(panel)选项,“主题分类”栏选择“Other CL related topics”,“题目”栏填写您组建的论坛或圆桌会议的主题,“摘要”栏填写对该论坛的基本描述,上传您的摘要word版,最后提交即可。

  友情提示

  1.您缴纳的注册费包括欢迎招待会、会议期间往返指定酒店及大会会场的交通服务、茶歇及会场租金。缴费成功后将无法退还或转让。

  2.您可以选择参加国际比协在官网公布的15个分论坛(需提交题目和摘要);您也可以参加国内学者组织的分论坛(题目和摘要提交给组织者)。

  3.个人注册与缴费:

  https://icla2019.medmeeting.org/8045?lang=cn

  4.索取邀请函:

  https://icla2019.medmeeting.org/Content/115323

  5.大会住宿信息:

  https://icla2019.medmeeting.org/Content/115340

  6.常见问题:

       https://icla2019.medmeeting.org/Content/119204

  7.会务组邮箱:

  icla2019macau@163.com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来信咨询!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秘书处

  2019年3月4日

2019-03-04 11:15:46
0人点赞 0人评论
叫兽胡

  #活动介绍#暑期希伯来语项目课程,提供让人心动的奖学金!还不快来!

  希伯来语是犹太族的民族语言,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献都用这种方方块块的文字来记载,因此它成为中东历史、文化、考古、语言等研究方向的重要工具。

  希伯来语也是以色列的第一国语,用于官方正式文件和日常交流。2019年,以色列海法大学将开设希伯来语项目,带领大家一步步亲近这个神秘而古老的语言。优秀的学习者将有机会获得700美元的奖学金哦~

  课程介绍

  课程设置为每周5天(周日至周四)、每天5个小时的课堂学习。学生们在下午放学时间,还需要完成每日配备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将体验到有关以色列议题的讲座,加深对这个国家的了解。

      1.项目官网:https://uhaifa.org/academics/summer-programs/hebrew-intensive-july-august-summer/hebrew-intensive-july-august-summer-program-description

  2.学分:5个学分 

  3.奖学金:700美元。数量有限,请同学们尽快申请,把握机会~

  4.费用:项目费用1400美元/期,320美元双人间/期,450美元单人间/期,申请费用80美元

  申请信息

  1.申请要求:申请者需要年满18周岁,并掌握流利的英语以用于教学沟通。

  2.课程时间:(第一期)2019年7月7日-8月1日;(第二期)2019年8月5日-8月29日。学生可连续参加两期。

  3.申请时间:第一批奖学金申请截止日期为3月15日;第二批次奖学金申请截止日期为5月15日(均为以色列当地时间)。

  4.申请资料:体检表、住宿协议、医疗保险表、语言水平测试表(下载地址:https://uhaifa.org/academics/summer-programs/hebrew-intensive-july-august-summer/hebrew-intensive-july-august-summer-admission-requirements

  联系邮箱:

  hlu@univ.haifa.ac.il

  shirc@univ.haifa.ac.il

2019-03-04 10:19:38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瓜瓜

  #通知公告#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启动

  3月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作家协会指导,江苏省网络作家协会、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连尚文学联合主办,南京市作家协会、逐浪网承办的“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宣布启动,并于即日起面向全国网络文学作者征集现实主义题材小说。

  大赛旨在引导网络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增强广大网络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征文要求参赛作品为现实主义题材网络小说,作品需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反映中国人民在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的情感和心路历程,生动展现祖国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抒发在新时代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情怀。完本和未完结作品均可参赛。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朔表示,本届征文大赛是江苏省网络文学领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动。期望借此促进广大网络文学创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实际生活体验和深厚情感积淀,书写时代、讴歌祖国,成就一批有筋骨、有深度、有情怀,经得起时间淘洗的网络文学精品佳作。

  活动主办方之一,连尚文学CEO王小书表示,近几年来,原创网络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越来越多,连尚文学旗下原创平台逐浪网也涌现出一批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希望通过此次大赛,进一步挖掘更多有潜力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者,打造一批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未来我们也会鼓励作者创作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扶持作者提升创作水平,承担起网络文学平台在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社会责任。”

  此次大赛采取评委评审制,将邀请新闻出版界专家、网络文学评论家、资深网络文学编辑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将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共五大奖项,25个获奖名额,其中特等奖奖金达10万元。除现金奖励外,所有获奖作品将在连尚文学旗下逐浪网、连尚读书、连尚免费读书等平台进行深度推广和重点扶持,并由主办方推进IP开发。参赛者可在逐浪网注册作者账号后发表参赛作品。

2019-03-04 10:08:50
0人点赞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小暧

  海子离世30年作品仍流传:今天,你因何读诗?


  1989年1月,诗人海子写下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当年3月26日,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像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诗歌史上越来越清晰。


  海子刚进北大时在北京某公园留影。查曙明供图


  海子其人


  海子本名査海生,自小在农村长大,家境并不富裕。他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文字的兴趣。母亲见了,便想方设法寻来一些旧报纸、书籍,启蒙他认字。


  年纪虽不大,海子却早早在村子里有了“神童”的美誉。他的弟弟曾撰文回忆,海子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读书特别勤奋,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也要坚持看书。


  15岁时,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约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那时也是诗歌比较流行的时期,出现了舒婷、顾城等一批青年诗人。


  不久,海子写出了成名作《亚洲铜》,一时成为诗歌爱好者们瞩目的焦点。诗人雷格与海子是校友,他回忆,自己上学时海子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海子还会和西川一起回校来读诗。


  每当海子有了新作品,便会有人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喜爱诗歌的学生们中间流传。对雷格们来说,那时海子已经是头顶光环的人物了。


  短暂的一生


  而今,在许多人眼中,海子尽管人生起点不高,但无疑还算顺利:考入大学、挣得一个安稳工作,还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前途无疑一片光明。


  但是,在30年前的3月26日,海子却选择了以自杀这种方式来告别人世。据说,当时他身边带着四本书,还留有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从出生到离世,海子只在人间度过25年光阴。有人统计,在大约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作品,在其离世后结集为《土地》、《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出版。


  他写出过流传至今的句子“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甚至一首诗的名字“以梦为马”,也成为时下年轻人援引的热词。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写诗的北大学子中,海子影响很大。他的一生虽短,但留下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诗歌。”雷格回忆道。


  “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


  30多年前,海子有名气,但并不像现在这么知名。在雷格看来,如今,海子和他的诗似乎成了装饰和点缀小资文青生活的文化偶像和流行元素,而他本人,也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那么,海子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诗人吗?或者说,他的诗为什么在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英国诗人奥登曾提出过对“大诗人”的评判标准:一是多产;二是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要宽泛;三是在观察人生角度和风格提炼上要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四是在诗的技巧上必须是个行家;五是尽管其诗作早已经是成熟作品,但其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


  奥登认为,只有具备上述五点其中的三四点,才能叫做“大诗人”。雷格认为,除了因为海子早早离世,导致第五条无法评判外,其余四条都基本符合。所以,他的诗歌流行起来很自然。


  “海子诗歌有弱点。他性格上有急躁的一面,有时候写东西没写完就失去了兴趣,就会扔掉。”诗人西渡说。“但海子无疑是个大诗人:他的生命和诗歌之间没有距离,他的诗可以说是最恰当地反映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品质。”


  《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一书的评注者陈可抒则认为,海子的诗有许多值得学习、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一些小诙谐、小心思……无论是诗歌技巧上的细节,还是它给予人心灵上的震撼与享受,都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慢慢体会。


  今天,你因何读诗?


  在人们纪念海子、称颂其作品的同时,诗歌在今天却露出了日渐寂寞的趋势,显得很小众。以至于常常有人发问,今天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读诗?


  “历史上,诗歌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甚至比小说、戏剧等艺术形式更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譬如《诗经》。”雷格说,生活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诗歌已经成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诗歌给了人们抒发感情的渠道,也给了人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角度。海子便在诗中表达过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共鸣。


  “当下社会节奏极快,诗歌从本质上说却是一种慢。它是治疗‘快病’的一副‘慢药’。”雷格依然以海子的作品举例,“他的诗中也有乡愁,有对现代城市生活的不适感……这对今天离家的学子、打工者来说,仍然是莫大的精神慰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歌也是打开想象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雷格说,即便从最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读读诗也能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生受益的”。 

2019-03-26 09:48:06
0人点赞 5470人浏览 0人评论
 私信    + 关注
Jing

  章艳: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英译研究


  一、引言


  意象和音律被称为中国古诗的两大要素,中国古诗尤其是抒情诗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经过历代诗人沿袭使用,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情感意义,逐渐成为一种审美情感符号。国内学者对中国古诗意象已有深入系统的研究(陈植锷 1990;袁行霈 1996),相比之下,翻译理论界对于意象翻译虽然也有关注, 但由于受到语言学研究路径的影响,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往往倾向于采用原语文化中心的视角,预设译入语读者和原语读者一样能够理解意象中沿袭的情感意义,对意象情感意义的跨文化阐释缺乏自觉的理论探讨。


  作为与西方文化未接触交融前的文学作品,中国古诗在展示中国民族特征和思维方式方面具有现代文学作品不可比拟的优势。古诗中丰富的意象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人 “ 天人合一 ” 的哲学思想以及 “ 物我同一 ” 的类比思维方式,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中国人。如何把中国古诗意象这一重要的情感符号进行跨文化阐释,不仅具有诗学意义,更具有现实的文化沟通意义。中国古诗中的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物象的结合体,这种结合有其物质基础,并非虚构,如果能够从产生意象的物质环境、心理状态和文化背景诸角度来理解意象中审美情感的生成和沿袭机制,将有助于对意象的理解和阐释。本文从 “ 异质同构说”和“民族文化心理”两个视角分别讨论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和沿袭,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意象提出相应的跨文化阐释策略, 旨在为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研究补充新的理论视角和依据。


  二、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异质同构说”


  物象是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想,就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 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袁行霈 54)。这段文字明确表达了意象中“意” 和“象”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但更多地是强调诗人的绝对主体性,物象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事实上,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对物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物象本身的物理表现性,这种物象与诗人的情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表现性,这正是“异质同构说”能够提供的崭新视角。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人物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了“异质同构说”。他指出,所有事物都具有表现性,而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它对拥有这种结构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在于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有意义。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与坚强、和谐与混乱、前进与退让等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这些基调既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 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自然现象中。这种推动我们情感的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自身在整个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整个宇宙整体的内在统一。他认为我们的眼睛能够自动地创造出一种适于对所有的存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知觉分类以表现性作为标准,人类社会就可以与自然界的事物归并为一类,那些具有同种表现性质的树木和人就可能被归并到同一类。他认为一种真正的精神文明,其聪明和智慧就应该表现在能不断地从各种具体的事件中发掘出它们的象征意义和不断地从特殊之中感受到一般的能力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予日常生活事件和普通的事物以尊严和意义,并为艺术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阿恩海姆 620-622)。


  很显然,这种“异质同构”的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早已蕴含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物我同一”的思维方式之中,这足以表现中国古人的智慧。中国古诗中广泛运用的自然意象就是“异质同构说”在诗歌中的体现。意象中的“意”与“象”, 一个是审美主体的感知,另一个是审美客体,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的结合却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同构关系:创作之初,诗人选择与自己心理结构相同的自然物象来组织诗歌,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审美过程中,能够识别意和象之间的同构关系,对诗人创造的意象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 春山(物理世界)与人的“笑”(心理世界)虽不同质,但它们的力的结构是相同的, 都属于“上升”的类型,因此,“春山”与“笑”就是异质同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产生了“春山淡冶而如笑”这样的美好诗句,给人以审美的快感(童庆炳98)。


  有学者指出,“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这才形成了人类的基本思维”,并且“我们有相同和类似的生理器官、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这就决定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具有共通的思维,这是人类能够交际、理解和互译的认知基础”(王寅 15-20)。意象的产生正是基于人类对自身和现实世界的体验,对于不同的读者来说有着共同的物理、生理和心理基础。因此,中国古诗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诗人的个人情感,而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审美情感。


  “异质同构说”在人类情感和外物之间建立了内在的联系,既关注到了主体情感, 又强调了客体的作用,对我们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于诗歌译者或诗歌翻译评论者来说,“异质同构说”是探究意象审美情感生成的有效视角,有助于避免翻译中的理解、表达和评论趋于主观化或模糊化,做到有据可依。


  三、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沿袭:民族文化心理


  “异质同构说”对于中国古诗意象的解释力在于通过感知物象的自然属性来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但是,中国历代诗人不仅把自然物象与人的情感作类比,而且把自然物象与人伦道德作类比,或者是把某种汉民族特有的价值观附加在自然物象上,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异质同构说”的解释范围。这是因为,词语的意义并不与客观世界的对象直接相联结,而是与人们关于对象的观念相联结。这种观念,不同的民族可能不同,同一语言共同体内不同的集团甚至个人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一些相同的自然物象在不同文化中引发的审美情感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某些特定事物以特定的内涵,文人以这些特定的事物入诗入画,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 的性格,“竹”则是“刚正有节”的象征,“梅”则具有“傲霜斗雪”的风骨。这种将自然物比拟成人格的审美方式,是中国人特有的关于自然的美学理论观点,在西方文化中虽可以对应于类比思维,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习惯于理性思维的西方读者会与中国读者产生相同的审美感受。


  我们以“竹”为例来解析意象的社会文化属性及其蕴含的审美情感。“竹”的物理形态表现为中空有节,在中国文化中,竹子空心象征为人虚心,生而有节象征人的气节,这与文人的人格追求之间产生心物同构,因此深受中国文人的喜爱。历代以“竹” 为意象的诗,多表达诗人刚直不屈的情操。古代一些文人墨客远离红尘,隐居遁世, 常常以竹林为解脱之地。通过历代文学作品的沿袭使用,“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情感符号,而以理性思维为特征的西方人却很难理解这种情感象征意义。①


  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象被赋予某种社会文化属性与“异质同构说”不无关联,但却超越了“异质同构说”的物理和生理层面,进入了民族文化心理层面。中国人之所以用竹子的挺拔有节来比喻君子的刚正有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在物质层面找到类比的依据(以竹的挺拔比喻人的正直不阿),但这种物质层面的“同构”关系不足以使竹子成为一个象征品格高洁的情感符号,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汉语言文字的多义性和含蓄性(“节”既可以指竹节,又可以指人的气节)以及历代文人对这一情感符号的不断沿袭使用。因此,当我们今天读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领会到的就是作者不随波逐流的决心。这说明, 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虽然始于物象的表现性与情感的契合,但这种审美情感在文学中的沿袭依靠的是社会文化的传承。


  从上文可以看出,中国古诗意象的审美情感具有不同的维度,能否传递诗歌意象的情感意义不是一件可以想当然的事情,在翻译时应该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下文将针对不同类型的意象提出相应的跨文化阐释策略,对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及其有效性进行讨论。


  四、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


  “ 意象” 是“ 意” 与“ 象” 的统一,因此,意象翻译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保留“ 意”(情感)和“ 象”(物象)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能是情感与物象之间的“ 异质同构” 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历代诗人的沿袭使用而产生的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联想。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某一意象在译入语中具备与原语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表现力,那么这个意象可以保留;在第二种情况中,某一意象在进入译入语文化后无法保留原语中约定俗成的情感意义,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联想,那么译者就要考虑替换意象或者略去意象。归根结底,“ 象 ” 是途径,“ 意 ” 才是目的。因此,在翻译意象时,通常会出现的两种情况是:一是保留原诗中“ 象” 及其表达的“ 意”;二是为了表达原诗的“ 意” 在译诗中易 “ 象 ” 而译。


  4.1 同心同理,同象同意


  有学者以动植物共同的基本结构 —— 细胞来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类比, 认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基本结构单位,那就是诸如 “ 落花 ”、“ 流水 ”、“ 莲花 ”、“ 荷花 ”、“ 春 ”、“ 暮 ”、“ 风 ”、“ 雨 ” 等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们是使用共同语言的人类的共同感情在深层意识中的长期积淀(陈植锷 9)。意象作为不同于一般物象的文学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它所产生的情感表现和审美意识不仅可能在同一文化中延续,甚至也可以打破文化界限。在中国文化中,“ 落花 ” 给人的印象是对美的留恋,它激起的情绪是惆怅和忧伤,使人想起春天的消逝、流水的无情和风雨的摧残等等这样一些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永恒存在的情感和现象(陈植锷 5)。在西方文化中,花同样是美的象征,西方诗人虽不像中国诗人这样普遍以我观物,但 “ 落花 ” 与 “ 伤逝 ” 或 “ 伤春 ” 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英国女诗人利蒂希亚·伊丽莎白·兰登(Letitia Elizabeth Landon)写过这样的诗句:It is most sad to watch the fall/Of autumn leaves!--but worst of all/It is to watch the flower of spring/Faded in its fresh blossoming! (Landon)。《圣经》中也有关于花草易摧的例子:“All men are like grass, and all their glory is like the flowers of the field. The grass withers and the flowers fall, because the breath of the Lord blows on them. Surely the people are grass. The grass withers and the flowers fall, but the word of our God stands forever”( Isaiah 40:8).②《圣经》中的很多形象早已成为西方文学的原型,上述引文证明西方文化中关于 “ 落花 ” 的审美情感与中国文化类似,这为在英语中直译“ 落花” 这一意象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例如, 李煜《浪淘沙》中的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下两位外国译者都采用了直译:


  译文一: Flowing water, flowers falling, and spring gone all away:


  There is heaven; and there is the world of men.( Bryant 译 )


  译文二: Flowing water, fallen blossoms— spring has gone away now, as far as heaven from the land of man.(Watson 译)


  上面两个译文中的 “ 落花 ” 直接用 fall 与 flowers、blossoms 搭配,都未对其中的审美情感另加阐释,其依据就是 “ 同心同理,同象同意 ”。也就是说:当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存在相同的事物,且该事物给两种文化中的人带来相同的心理感受,即物理现象、心理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部张力结构都类似时,翻译时应该保留原来的意象,并能够再现其审美情感。


  4.2 文化差异,以情释象


  在中国古诗中,有些意象并非一定是实有之物,而是诗人借用某些具有现成意义和习惯用法的语词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这是意象的递相沿袭性(陈植锷 164)。以 “ 飞蓬 ” 为例。王维的五律《使至塞上》“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中的“ 征蓬 ” 就不是实有之物,理由是:王维奉使出塞是开元二十五年春天,如果说 “ 归雁入胡天” 还可以算写实的话,作为秋天特有的景物“ 征蓬” 突然出现在春天的图画里, 只能是一种递相沿袭的意象(陈植锷 165)。“ 飞蓬 ” 枯后易折,随风飞旋,能够产生“ 野外飘零,身不由己 ” 的情感同构关系,因此在历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 “ 无奈、哀愁和悲叹 ” 之意。“ 同构 ” 关系对于这样的意象虽有一定解释力,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汉语读者来说,如果没有注解的帮助,一般已难以确切了解其中的情感意义,更不要说是其他语言文化中的读者了。可见,对于这一类的意象来说,“ 异质同构说 ” 的解释力已经不够,译者要意识到这一类意象在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语际差异,自觉充当阐释者,揭示其特殊的审美情感。我们以李白的《送友人》为例,看看不同的译本在揭示 “ 孤蓬” 这一意象的审美情感方面的差异。先录原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中意象丰富,


  “ 青山”、“ 白水”、“ 浮云”、“ 落日” 和“ 班马” 都是存在于诗歌场景中的实有之物, 此情此景中,这些意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能够产生类似的心理感受,属于上文讨论的“ 同心同理 ” 的意象。但 “ 孤蓬 ” 即前文所说的 “ 飞蓬 ”,诗中用来比喻即将远行的朋友, 并非实物,因此它所蕴含的是一种沿袭性的情感意义,属于递相沿袭的意象。吕叔湘在《中诗英译比录》中收该诗的译诗共七式(吕叔湘 131-133), Giles 将 “ 孤蓬 ” 译作 “one white sail alone”,Fletcher 译作 “your lone sail”,这两个译法显然是因为译者根本不知 “ 孤蓬 ” 为何物,因此出现了误译,本文对此不做分析。另五个译本对 “ 孤蓬 ” 的理解正确,但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其表达效果也各不相同,限于篇幅,这里仅对庞德、小畑熏良 (Obata) 和许渊冲的译诗进行比较:


  译文一: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 庞德译 )


  译文二:You go ten thousand miles, drifting away Like an unrooted water-grass.(Obata 译)


  译文三:Here we bid each other goodbye,


  You’ll go a thousand leagues alone.(许渊冲译)


  任何译者在翻译诗歌时都已经具有一定的 “ 前判断 ”,包括对语义的理解、对情感的体悟以及自身翻译时可能存在的动机或意向。庞德是美国意象派诗人领袖,他对“ 孤蓬万里征 ” 的理解并不准确,但他的“dead grass” 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离别之后生活了无生机的惆怅,自身获得了完整的情感意义,体现了译者的诗学意向。小畑熏良是世界上第一部李白诗集的英译者,虽然是日本人,但从小开始学习汉语,孩提时代就能背诵一些李白的短诗,在美留学期间更是把李白诗集常带身边。他研读比较了翟理斯、克莱默 - 宾、庞德、韦利、洛厄尔等人翻译的李白诗歌,在翻译中还获得了冯友兰等中国友人的帮助(Obata ix-xi)。就这里的 “ 孤蓬 ” 而言,他显然准确了解其象征意义,因此用 “drifting away” 和 “unrooted” 明示了漂泊之意,将 “ 孤蓬 ” 虚化为一种水草。许渊冲深谙 “ 孤蓬 ” 的情感意义,直接以 “you” 替代,意义明晰但舍弃了形象,终有缺憾。在 2004 年出版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中,许渊冲将这两句诗重译为:Here is the place to say goodbye; You’ll drift like lonely thistledown。他用 “thistledown” 来代替 “ 飞蓬 ”,“thistledown” 是 “ 蓟花的冠毛 ”,英语中指的是 “a very light soft sub- stance that contains thistle seeds and is blown from thistles by the wind”,这不仅是英语读者更为熟悉的物象,与 “ 飞蓬 ” 在物质层面也非常接近。但由于 “thistledown” 本身并无 “ 飞蓬 ” 蕴含的漂泊之意,许渊冲用 “drift” 和 “lonely” 提示了其中的情感意义,不失为一种更为周全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 “ 孤蓬 ” 英译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具有沿袭性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感的意象而言,译者要充分意识到文化心理的差异,不能死板地保留原有的意象, 那样只会造成 “ 译犹未译 ” 的接受效果。译者要深谙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意义,用译入语中具有相同或相似表现力的意象来替代原语中的意象,并以情释象,揭示出意象蕴含的沿袭性情感意义。这样的对策对于跨文化阐释来说是必然的选择,译者必须担负起阐释者的责任。


  五、结语


  诗歌意象翻译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换问题,尤其是从译文读者角度看,诗歌意象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转换、意义再现或物象移植,而是富有情感和审美价值的意象整体在译文文学作品中的再创造过程(李玉良 10)。意象所表达的审美情感远比意象的所指意义重要,忽略了情感意义,“象”即为“死象”。


  中国古诗意象的翻译研究要善于吸纳文学界和美学界对这一话题的研究成果,以中西诗学、中西文化心理比较为前提,探讨中国古诗意象翻译的有效策略。本文尝试用“异质同构说”从心理层面来解释中国古诗意象审美情感的生成,从社会文化层面讨论了意象审美情感的沿袭,并对不同类型意象中审美情感的跨文化阐释进行了讨论。中国古诗意象的审美情感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只涉及了与物理表现性有关的意象,还有一些与语音(如“柳 - 留”、“亭 - 停”、“莲 - 怜”)、典故(如“高山流水”、“庄周梦蝶”)和神话(如“杜鹃”、“青鸟”)有关的意象将另行讨论。归根结底,意象是中国古诗中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如果只停留在物象的层面,对于理解中国古诗的深刻意味是极大的损失。

2019-02-20 16:53:00
0人点赞 6466人浏览 0人评论
素面朝天

  美国双语诗刊《诗殿堂》全球征集华语诗作


  自即日起向所有华语诗人征集第三期诗稿,具体事宜如下。


  一、设有下列栏目


  1.      《微型诗苑》:刊登五行以下的新诗。


  2.      《新诗天地》:优先刊登二十行以内新诗,酌情刊登超过20行的新诗。


  3.      《本期特辑》:刊登具有特殊意义或体例的新诗,比如“新性灵诗集”,“情诗一组”,等等。


  4.      《古诗新意》:刊登今人所写带有新意的近体诗或词。


  5.      《经典精译》:刊登经典古诗词的上乘英译文。


  6.      《诗文赏析》:刊登《诗殿堂》刊物上登载过的诗文的赏析。


  7.      《诗学诗论》:刊登有关诗学的论文。


  8.      《人物报导》:(内定,不定期刊登)。


  9.      《书画艺术》:可以用于封面和封底的图画。


  二、投稿邮箱(为节省人力资源,请别用错邮箱) 


  1.      投《微型诗苑》和《新诗天地》的稿件,请电邮至:npoems@poetryh.com


  2.      投《古诗新意》的稿件,请用繁体字,电邮至:cpoems@poetryh.com


  3.      投其他栏目,请电邮至contact@poetryh.com


  4.      若愿加入华诗会,请发包含“我愿加入华诗会”七字电子邮件至cpa@poetryh.com


  三、规格


  1.      您邮件的主题处,请仿照右边格式书写:XXX(本名)投《微型诗苑》5首


  2.      您邮件的内容处,请仿照下面格式书写:


  第一行         本名:XXX(即真实姓和名全称)


  第二行         置名:高山(即诗稿用什么名字发表)


  第三行         电子信箱:wangkunlun@hotmail.com


  第四行         微信号:wang245(自愿,非必须)


  空一行


  第六行         投《微型诗苑》5首(标明投什么栏目)


  空一行


  第七行         开始张贴你的5首微型诗(你要投稿的诗文)


  诗稿后         150字以内个人简介。


  最后           如有话说,写这里。   


  注:每种类型的诗稿不超过八首,超过八首以后的诗稿不予审阅。不同类型的诗请按上面的规定投入不同的邮箱。请按以上规定直接将稿件贴在邮件的内容处,不要用word等附件邮寄你的文稿。


  四、投稿日期:  2019年1月1日开始征稿,2019年1月31日结束,2019年3月31日出版


  五、注意事项:


  1.      《诗殿堂》刊登高端诗作。稿件一经录用,将被译成英语,用汉英双语纸质书刊形式出版,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发行。来稿可自带英译文,但保留修改权。来稿推荐自行提供高质量英译(同时提供译者简介),优先录用。


  2.      为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请严格按照以上规定操作,特别是不要从微信里投递稿件。微信名往往跟本名或置名不同,会增加编辑的查找时间和工作量。


  3.      请勿一稿多投,尤其是已在其他纸质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一律文责图责自负,不承担任何责任。发表于的文字图片,拥有编辑,选编,网贴,出版权。


  《诗殿堂》编委 2019年1月1日


  网站:poetryh.com


  Preface to the Debut Issue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facilitated instant online posting. This has catalyzed the revival of poetry writing, which has furthermore revitalize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poetry magazines. As a contrast, however, overseas Chinese overall are still dormant to this new burgeoning, although there is no lack of poets among them. Therefore, it’s a demand of time for them to set up a platform of their own to publish their poems. Hence this poetry journal. 


  Poetry Hall is a none-profitable journal that aims at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all Chinese, especially for all overseas Chinese, to publish their well or excellently written poems; Poetry Hall is a Chinese and English bilingual journal that aims at introducing well or excellently written Chinese poetry,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world and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world. Our criterion for selecting contribution is quality; our specialty is bilingual, using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to publish poems. Our philosophy is: Poetry is the voice from the heart. Therefore, we advocate poetry that comes from the bottom of poets’ hearts, that is rich in substance, and that conjures up vivid images and suggests cherished artistic concept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poetry writing. It has been about two thousand five hundred years since its first poetry book The Book of Songs came out. During this period, just like stars never stay still, the Chinese poetic forms have undergone some changes, from the free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try, to the strictly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try, and finally to the modern-Chinese-language-engendered modern poetry. To present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poetic culture, Poetry Hall accepts the contribution of all well and excellently written poems that are fresh in language and active in content, regardless of their forms and genres, with the focus on newly written modern or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ms, along with newly created free tonal-patterned and strictly tonal-patterned classical poems.


  Plum blossoms emit scent in cold weather;


  A sword sharpened through repeated stoning.


  A good wording conjures up wind and rain,


  A great poem moves gods and immortals.


  Let‘s translate into practice these ancient Chinese poetic maxims and strive together, to make the journal worthy its name.


  Poetry Hall


  September 1, 2018

2019-02-20 16:49:05
0人点赞 6432人浏览 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