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电影节开幕的第二天,金爵论坛系列的首场论坛“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在银星皇冠开启。阿里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俞永福;光线传媒的创始人总裁王长田;华谊兄弟电影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美国资深制作人麦克·山伯格就电影产业的升级改造发表自己的意见。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现场。左二起:麦克、俞永福、王长田、叶宁 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提供
2016年是中国电影的小年,全年电影票房并没有完成年初的600亿元的目标预期。2016年前三个月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万达收购传奇影业,周星驰的《美人鱼》、西游题材的《三打白骨精》以及王晶的明星串烧《澳门风云3》三部爆款电影出现,但是随后9个月的电影市场却出现滑坡。但这不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崩溃,在2016年10长春电影节上,当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表示:中国电影正在朝着健康、良好、理性的轨道上前进。相较2015年同期,截至10月中旬的观影总人次增加了1亿多,而且影院建设方面,全国银幕数到年底已经达到40000块,超越美国正式成为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2016年是中国电影小年”是到场嘉宾的共识。面对冷静下来并逐渐理性的电影市场,行业大佬齐聚一堂讨论如何在新时期下,进行电影产业的升级,以更好应对市场挑战。
阿里影业要做行业服务者而非竞争者
健康的产业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产业体系作为支撑,例如好莱坞电影制片厂体系会对一部电影的推出从制作、发行和放映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好莱坞才能保持在电影行业的长盛不衰。阿里影业集团董事长、CEO俞永福从是用户(Consumer)、内容(Content)和商业(Commerce)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电影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就是要将阿里影业打造成一家“非传统的电影公司,要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而非竞争者。”
俞永福提到,从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来讲最重要是从基础设施角度如何能够对产业的升级起到作用,同时能跟产业所有参与者形成生态的关系。其中要利用好科技和数字平台资源的力量,能够提高用户的整个体验。“我经常和同事说,其实我们不应该叫阿里影业公司,而是应该叫阿里影业基础设施公司。”俞永福表示,阿里影业以科技生产力、数据能力和生态实力打造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为电影产业从业者赋能,目的也是希望电影从业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电影内容创作本身,专心创作好电影。
华谊兄弟电影董事总经理、华影天下董事长叶宁也提到“现在中国电影最无可限量的可能性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个市场,有最好的技术把它们连接在一块”,而身处其中我们“作为消费者参与其中已经离不开这个生态系统”。
从内容为王到创意为王
谈到市场,光线传媒的创始人、总裁王长田提出“不建议大家把所有的目光全部关注在票房上,因为事实上票房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面只能占到30%-40%的比例,其他的那些收入是来源于版权销售、点播分成、衍生品等等,中国恰恰在这个领域市场规模正在迅速的扩大,我预计在三四年之后我们电影公司来自票房收入和来自于其他的收入可能会基本持平”。所以在电影产业体系的完善角度上讲,在非票房以外核心就是衍生品和授权也是重中之重。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另外,电影除了是商品,还是文化作品,关于电影的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孰轻孰重,一直都是业界和学界争论的焦点,但是在叶宁看来,这混淆了市场和创作两种逻辑,有的时候我们在说创作的时候老会混淆到市场,说到市场又会混淆到创作,“这两个流程逻辑是不太一样的。市场的时候就按照市场逻辑去走,因为它是消费者逻辑,但是在创作的时候是没有捷径的,创作从一个内心的故事发端,从内心要拍一个好故事,动情叙说你的语言、你要表达出来的技巧,不管是镜头的语言还是用其他的语言,这个东西是工匠精神,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劲,这个是我们现在的确要努力的也是有很大空间的。”而谈及到市场,“一定要有商业的逻辑至少要尊重或者了解来给你投票的人”。
还有就是内容创造,美国资深制作人麦克·山伯格则认为“光去模仿以前成功的电影,有的时候确实可以给你带来成功、可以带来比较保守的收益,在中国电影行业我们也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说像《美人鱼》、《泰囧》这些电影本身也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但是我们怎么去利用更多的资源,在这个环境下有更多的创新、有更多的创意?不光是内容为王,同时我觉得应该是创意为王才对。”
而王长田也从电影制作角度出发表示,“我们在去发起一个项目的时候,肯定会遵循一些标准,其实,比如说故事的吸引力、独特性、制作难度、制作规模、哪些人能够表现出这个角色、找谁能导甚至可能还找不到等等,这些因素都在考虑之中,但是最打动我们的可能就是这个剧本好不好看。要是不好看,有些方面再好我可能也不会做。好看始终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准。”叶宁则从电影消费者角度指出,“娱乐了吗(这是最基本的)、我动心了吗、我动情了吗”是好看的标准
互联网助力电影产业升级
电影产业的升级离不开技术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在特摄技术和宽银幕技术的推动下,才会有《大白鲨》《侏罗纪公园》等革新电影史的作品出现,美国电影走出低谷期,从此进入新好莱坞时期。在现今中国,互联网深深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所以互联网对电影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王长田表示:“现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线上线下有很多的界限正在模糊。比如说营销,其实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很模糊了,我们在一个现场搞营销和活动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是传到网上去,而不是传达给底下的几百人,很多的制作环节也是因为线上的制作比重越来越多,比如说特效等等这些东西的制作比例越来越高,导致线下制作场所比如说景区、棚区包括拍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回过头来也会影响影片的创作思路。”其中中国大量的魔幻题材,比如《封神传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些“都是整个的新技术、互联网和传统电影产业之间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之后,影响了创作的思路,同时影响了市场的结构”。
俞永福则表示不能将科技圈和内容圈对立起来,而是进行产业融合,因为“所有人最后都会变成科技内容人”,而且从观众角度来看,“数字媒体和数字行业也能够引领整个观众,不光能告诉你观众喜欢什么,而且他们可以发现更深层次观众的偏好。因此不同的内容网站对观众能够提供不同的东西,提供不同偏好的信息。”
人才培养 着重长远之计
主持人李霞提到现今电影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制作的工业流程化和人才的缺失,当这个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首先非常缺人;第二,行业从业人员怎么样能够快速提高,跟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脚步。”新好莱坞时期涌现的四大年轻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俨然成为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保证,获奖无数,其中已经年过古稀的马丁·斯科塞斯仍然坚持拍摄电影,可见人才是电影行业长盛不衰的又一保证。
这在王长田看来,人才问题是行业内最大的问题。一方面行业对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专业教育与市场脱节,美国很多学校都有电影专业,“但是中国的学校有电影专业的非常少,而且根本就没老师开什么专业。”
叶宁在去徐克导演的片场探班《狄仁杰》,与导演交流后感慨道:“导演,你这么多好的对于这么复杂概念的拍摄、这么好的技法,为什么很多年轻导演他们不知道呢?我真希望他们都到片场看一看、跟一跟项目,大家有可能就知道电影剧本、分镜头、场、调度该怎么去做,包括我们的后期是什么感觉,非常非常重要。”
而俞永福则表示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时间的工程,需要“多层级人才成长的体系,有传统的经典院校,有新的市场化培养的机制,还有用线上的方法筛。因为我自己认为看结果,其实对一个产业来讲是五年、十年。所以你要在前面干,而不是今天收果子。所以我们对五年后的事情今天做了很多。”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