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光剧团应上海第十届“名家名剧月”之邀,带来台湾京剧青衣魏海敏主演的两出新编京剧《金锁记》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以下简称《王熙凤》),将于3月24日、26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公演。国光2014年春曾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伶人三部曲”——《孟小冬》《百年戏楼》《水袖与胭脂》,引发业界和戏迷热议,昆曲名家蔡正仁更盛赞其为“国光现象”。剧团因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同,孕育出不同的京剧风貌,艺术总监王安祈定义为:“国光团队重视整体美学,将京剧艺术视为当代创作,以文学笔法与视觉影像相互激发,直探人性底层的内在剖析。”作为新美学的代表作,此番魏海敏的演出无疑是新老戏迷一览“台湾京剧新美学”的绝好机会。
用舞台的空间
突显文学的意象
3月24日19:15演出的《金锁记》,改编自张爱玲原著同名小说,以意识流与蒙太奇的手法,虚实交错、时空迭映,呈现张爱玲式的华丽与苍凉。该剧2006年首演于台北,2009年受邀赴北京国家大剧院及厦门、福州巡演,2010年巡演于上海、香港、天津等地。该剧是国光剧团最具代表性的新编京剧,呈现台湾京剧现代化的新美学思维。艺术总监王安祈与赵雪君联手编剧,魏海敏主演“审慎的疯子、邪恶的母亲”曹七巧,头牌老生唐文华不挂髯口饰演风流姜三爷,刘海苑、陈清河、王耀星、陈美兰等联合主演,李小平导演。
3月26日19:15演出的《王熙凤》,由“红楼老作手”陈西汀编剧,是前辈名伶童芷苓1980年代在上海京剧院的代表作。主演魏海敏曾向童芷苓拜师,以梅派青衣诠释荀派名作。张派青衣刘海苑饰秋桐,黄诗雅饰尤二姐,邹慈爱饰贾琏,罗慎贞饰贾母,李小平导演。
“新美学”并非仅指视觉上的探索,采访中,魏海敏说:“《王熙凤》和《金锁记》 讲述的都是那个年代被禁锢住的女性。比如《金锁记》里,根据张爱玲小说的意象化特征,导演设计了上海石库门等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是不开放的、闭锁的空间,这些构思都来自小说。我们就是用舞台的空间,把文学的意象突显出来,跟京剧的表达融合在一起。”
“新美学”突围缘于京剧人自身困境
采访中,王安祈则坦言,“京剧新美学”的诞生源于台湾京剧人自身的困境,“我们常看到大陆京剧团的海报上都是一颗颗闪亮的名角流派继承人,这一点我们做不到,只得另谋出路。我到国光担任艺术总监近十年以来,最费心的就是如何扬长避短。台湾唱将名角儿人丁单薄,排戏码时总是左支右绌。所以我不能板起面孔跟观众说,京剧里有那么美好的唱、念、做、打,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们为什么不看?”
唯一能做的是重新定位。王安祈说,“我向来不甘心京剧优美圆熟的艺术只被当作文化资产,它不仅该是当代的剧场艺术,我更想和全团一起携手让京剧从剧坛挺进文坛。希望国光每一部创作都能成为值得讨论的文学作品,活生生的、动态的当代文学作品。”这样的探索令国光在台湾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谈到上海观众,魏海敏说,“到了上海,很多年轻观众跟我说‘我们还是比较喜欢看老戏哎’。我的感受是比较惊讶的,大陆尤其上海,有很多很年轻的朋友非常老练,对看京剧这件事特别在行。在台湾没有这样的观众。这是大陆的人文环境造成的,观众可以有很丰富的戏剧的洗礼。而同样,对于我的表演,他们也会很吃惊,当然也有争议。不过,我对他们的接受度很有信心。观众的审美习惯并非一成不变,形式上京剧并非只有一桌二椅,只要内涵是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人的价值和审美的高度关注,各种探索,我觉得观众都能接受。”
对让更多90后、00后走进剧场看京剧有信心吗?魏海敏认为不必担忧,“我认为这波人只要有机会进剧场,他们就会喜欢。资讯发达了,选择多了,给了他们更成熟的审美视角,他们更容易甄别出什么是好东西。所以他们只要能走进来,一定会发现京剧是很棒的。”
图1为魏海敏主演的新编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剧照
图2、图3为魏海敏主演的新编京剧《金锁记》剧照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