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人用影像记录他眼中的中国变迁

来源:光明网

作者:鲍盛华

2016-12-05

        老人名叫罗伯特·卡尔·科恩,美国纪录片导演,今年已经86岁高龄了。这次,他担任出镜主持的纪录片名叫《科恩眼里的中国》,由长春广播电视台和科恩本人创办的美国根基影业公司共同出品,分四集,共200分钟。全片从始至终由科恩用英语解说,反映的是他重走1957年访问中国的路线,讲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科恩分别于1957年、1978年、1988年、2015年四次访问中国,并拍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长春广播电视台台长张鸣雨说,“一个美国人跨越58年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来的中国影像,他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极具历史价值,也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该部纪录片已于近期在长春广播电视台首播。另据科恩给长春广播电视台反馈的消息,已经与英国和美国的相关媒体达成了播出意向。


  因访问与中国结缘


  1957年,受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前身)的邀请,27岁的科恩与40名美国青年一起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六周的访问。这是1971年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之间唯一的一次民间外交。


  科恩受当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委托,携带广播公司提供的16毫米摄影机和10卷胶片,作为特派记者,记录代表团在中国多个城市访问的情景,其中部分镜头在美国NBC新闻节目中播出。科恩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准在新中国拍摄纪录片的美国记者和纪录片导演。回国后,科恩利用拍摄的素材制作了一部50分钟的纪录片《红色中国内幕》,在美国、加拿大的100多所大学、图书馆和社区巡回放映并讲演。纪录片客观上起到了让美国人了解新中国、消除误解、减少敌对情绪的作用。


  在以后的岁月里,科恩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8年到中国访问,并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珍贵影像。


  长春是1957年科恩访华时走过的八座城市之一。2014年,已经84岁高龄的科恩与长春广播电视台取得联系,表达了想要回到中国,重访当初走过的八座城市,并再制作一部反映中国巨变的纪录片的强烈愿望。长春广播电视台决定与科恩共同拍摄这部纪录片,并买下在国内的发行权。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什么样


  2015年5月,摄制组赴美完成了该片美国部分的采访和取景任务。当年8月,国内部分的拍摄在大连正式开机。摄制组重走了当年科恩曾走过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长春、大连、杭州8座城市,并新增加了山海关、嘉峪关、酒泉、深圳,采访、拍摄几十人,纵横一万多公里,积累了300多个小时的素材。2016年8月完成了后期制作。


  该片总导演刘国君介绍,该纪录片共四集,分集名称分别为:《变幻》(英文名译为《发展与问题》)、《崛起》(英文名译为《改革与革命》)、《世俗》(英文名译为《生活与环境》)、《交融》(英文名译为《传统与现代》)。全片采取科恩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新旧对比、交流等方式,以科恩的视角反映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大变化以及科恩对当代中国和世界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该片完全用事实说话,力求客观反映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现实。


  “回去中国!回去中国!”科恩在纪录片的开头说,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崛起,这个声音总在他的脑海中响起。他希望自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把中国看明白。他感叹中国就像一个“童话世界”,短短几十年,竟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片中,科恩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关注。无论是杭州的西湖,还是广州的老建筑,以及上海附近的村庄,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他都能娓娓道来,并用1957年拍下的照片与现在作对比。


  除了文化,他也关心现在中国的经济腾飞以及老百姓生活的新变化。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可以熟练地用英语和科恩对话。在北京天坛公园,一位参加健身的老人也热情地用英语跟他打招呼。这些交流场景让科恩记忆犹新。他还在纪录片中新加进了中国西北几座城市的影像,为的是看一看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感受一下“一带一路”战略的“起点”。在片中,他也表达了对中国老龄化、贫富分化等问题的担忧,试图为这种世界性问题寻找中国答案。


  吉林省电影电视评论家朱晶说,作为一个美国人,科恩对中国精彩的、友好的述说是不可替代的,其意义堪比斯诺。长春市文广新局宣传处处长金俊全认为,这部纪录片为世界理解与接受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人文基础。国家一级编剧韩志晨表示,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与中国的大国地位还不完全匹配。这部片子能够很好地提升中国的话语权,是对世界和中国都具有震撼力的作品。


  “我并不伟大,我只是呈现出我看到的事实。”他总是这样回应人们对他的赞美。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