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故事沟通世界——余华对话30国汉学家”活动在第25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举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被多语种翻译出版的作家余华,与30国汉学家进行了一场零距离的交流互动。
活动中,汉学家们从多个角度与余华先生探讨关于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翻译的见解,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罗马尼亚汉学家白罗米谈到,余华老师是在罗马尼亚非常有名气的中国当代作家,非常有代表性。她感觉,当代年轻作家描写现代社会的作品深度不如过去经历过历史变动的老作家。余华先生则认为,虽然他们这一代的生活经历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但是年轻一代的作家也受到了很好的关注。他在意大利和法国都能看到阿乙这样的年轻作家的作品,这是一种好的信号。
西班牙汉学家马诺谈及翻译家删减原著内容的行为时,余华先生表示,完全忠于原著的翻译不是好翻译。翻译和原著是平级的关系,根据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在翻译中国文学时应当在内容上有所增强和削弱,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关于故事沟通世界,伊朗汉学家孟娜提问,余华先生通过故事和世界各民族沟通,这种方式是否能让读者和余华先生沟通生活观念。余华先生认为,一部作品出版后,对于作家只是作品意义上的完成。读者带着自己的世界观和经历阅读这本书时,也在丰富着这本书。他相信一部作品受到读者喜爱时,肯定是因为读者读到了自身的感受。
吉尔吉斯斯坦翻译家萨马特·欧姆贝科夫向余华先生请教获取写作灵感的方法,余华先生则笑谈,抽烟喝茶不能获得灵感,只有不断工作,灵感才会滔滔不绝而来。
“故事沟通世界——余华对话30国汉学家”是“2018年中外文学出版翻译合作研修班”系列活动之一。本届研修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主办,由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文化译研网共同承办。参加本次活动的四十余位汉学家来自三十个不同国家。汉学家作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本土代言人”,他们不仅学习研究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还向本国人翻译、介绍、传播中国文化。此次活动有助于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深刻、全面的理解,对翻译工作有延续性的启发作用,从而增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力度,促进中国文学繁荣发展。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