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来自美国、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10个国家的13名“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在世界汉学中心进行了“问道中国”主题研修,通过主题讲坛、教育研学、国际创作谈、Vlog主题专访相结合的研修模式,为新一代汉学学者夯实多样化研究中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在结营仪式上,“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与大家分享了参加本次研习营的心得体会。
【美国】李洋
(Allen Yang Li)
专业:社会学 / 政治学
在研习的日子里,马克林、朴宰雨两位教授以自身的坚定学术志趣感召大家、鼓舞后学学术信心,分享学术经验、人生经历和跨文化交流方法,我们新一代学者正需要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学术实践,拓展更多学术、文化交流空间、亦或者是普通大众对中国的理解。
【哈萨克斯坦】叶尔肯·纳扎尔拜
(YERKIN NAZARBAY)
专业:国际关系学
在近一周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层次地明白何为“我与汉学”,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身份属性。身为新汉学学者,无论是其内涵还是所传递出的讯息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如何将其厘清并告知于世界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可通过自身所属不同学术背景,使其实现升格与跨域原有格局的同时,赋予崭新的生命力,研究所需之核心精髓。这次研习营赋予了我极为宝贵的记忆以及情感,终身难忘。
【埃及】林若灵
(ELRASHEDY MENNALLAH SAYED ELSAWY)
专业: 文学
非常荣幸能够在“新汉学计划”十周年之际参加这次博士毕业研习营,过去的几天实地参访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感受了中国的教育方式,对中国职业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印象深刻。中国自古便注重的“工匠精神”正焕发着现代性的熠熠光辉。
【贝宁】吴尔丹
(FAMBO HOULDA)
专业:经济学
和同学交流学习感悟、分享学习心得,是一种难得的快乐,这段时光的收获与成长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每位导师都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和大家交流了学术研究的所思所感,大家听完课后深有启发、获益匪浅,为同学们未来的学术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引。
【马来西亚】王文泉
(ONG WOON CHUAN)
专业:现当代文学
“有其仰望星空者也。”几天的交流和学习对我很有启发和助益,翻译是一项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入的文化素养的工作。各位前辈老师的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希望继续通过翻译和创作出拥有感情、热情、共鸣的文章,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交流。
【斐济】吴静欣
(JINGXIN WU)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我在参观职业学校时,跟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很多交流,对中国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发现了中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奥秘。中国教育体系的不同阶段的拥有各自的特点,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在完成学生生涯,即将奔赴四方之际,汉学前辈们给予的极具前瞻性的指导如醍醐灌顶。
【越南】阮廷庆
(NGUYEN DINH KHANH)
专业:哲学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学术探求中国真理,在中国的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本科积累基础知识,硕士关注研究方法,博士注重研究视野。几位汉学家、翻译家的开导给我很大的启发,我需要更多学习努力以理解汉学视野,以学术超越国度,联合人心,使世界更美好。
【马来西亚】娄缃旖
(LOW SHIANG YII)
专业:人类学
在研习营几天密切的相处和交流中,和同学们从陌生人逐渐成为伙伴关系,建立起情同手足的家人关系。我们轻松地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语境,并随着交往的深入逐渐淡化国家身份的界限,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他人。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转变过程。并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迎接更好的未来。
【肯尼亚】陈帝
(STEPHEN ONDAGO ODUOR)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非常的荣幸能够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朝夕相处,受益匪浅。这次学术使我认识到教育体系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成长的活动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曾参加肯尼亚课程大纲及职业教育等改革成员,中国教育体系的建设发展有许多值得肯尼亚借鉴的地方。
【越南】范玉雪
(PHAM NGOC TUYET)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我的生命中,除了祖国越南之外,欠恩情最多的或许就是中国了。中越文化相通、民心相通,我对中国将来的发展,尤其是人文交流的事业非常有信心。希望将来可以作为一个中越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知识、文字做好这个人生新角色。
【越南】阮国偲
(NGUYEN QUOC TU)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本次研习营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让大家能够专注于学术交流,学术内容质量很高,每个演讲和讲座都令人印象深刻。与会者的水平也很高,能够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我学到了许多写作经验和科研经验,并且为自己的将来制定了更明确的计划。
【泰国】林恩琦
(SUKOLTHAM)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对于新一代汉学学者来说,要做好文化沟通工作,不应局限于介绍或简单复述不同的文化,更应就中国倡议、中国理念开展更多研究,通过比较与对话进行契合时代精神的创造性展示,推动互学互鉴。本次毕业营让我结识了多位优秀青年学者,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让大家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意大利】范狄
(DARIO FAMULARO)
专业:宗教学
在参观一所普通中国小学时,孩子们带领我们亲身体验了中国艺术,大家被中国教育中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所触动和震撼。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激励着我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回忆,融入未来的学术道路。世界汉学中心的使命和推动文化交流的努力也令我深感钦佩和鼓舞。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为营员们一一颁发问道中国:“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研习营 2023 结营证书。
徐宝锋教授在总结时表示,汉学研究中国传统的历史思想、艺术和文化,揭示中国的深厚底蕴和独特性。而当代中国学关注当代政治经济发展,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未来之汉学将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对历史的中国和当代的中国进行链接性的认知,全面的认识,理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时代的发展变化将推动汉学的进步,而学者们所见到的世界也将与我们所见到的不同。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研究,还要包括真实生活的体验。中国正在快速发展,需要大家深入生活、融入社会,了解中国智慧、道路和方案对于造福世界的重要意义。
此次研习活动,是各国青年新汉学博士毕业后开展更加深入的中国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在未来能够以更多维度审视中国古今之变,更透彻地读懂中国,更准确地观照中国,将助力青年学者未来努力承接新一代汉学家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推动开创更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中外文化交流新局面、新未来。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