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贺信精神,为进一步激活巴尔干地区汉学传统和学术资源,北京语言大学依托世界汉学中心与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共建的北马其顿汉学知识中心,召开首届巴尔干地区汉学大会。
当地时间8月27日上午,首届中国-巴尔干汉学大会在北马其顿奥赫里德顺利开幕,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Ljupco Kocarev、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词辞书学研究中心主任Vitomir Mitevski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北马其顿、克罗地亚、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的汉学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云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国内高校及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共计30余人,围绕“文化语言及历史的交互”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共同交流巴尔干地区汉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探讨研究地区汉学的最新成果。
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Ljupco Kocarev在致辞中表示,在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之际,人类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跨越国界与文明的视野,寻求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理解。他提到,科学与艺术不应该被看作是互相排斥的学科,而应是基于现实的双重表达,二者可以共同促进人类的相互理解和繁荣。他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蕴含人类共同命运的观念,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和指导。他呼吁,人类应该寻求合作和理解,共同面对挑战和问题,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张佐大使表示,巴尔干半岛是璀璨的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与中国两大文明跨越山河、跨越古今,为世界贡献了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艺术成果,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他强调,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文明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相信两大文明将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张佐大使表示,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贺信中所述,“希望汉学家们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努力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徐宝锋主任表示,巴尔干地区拥有丰厚的汉学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代表的中国学术机构和巴尔干地区学术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去年,在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的支持下,双方建立了地区第一个汉学与中国学研究中心,为地区汉学繁荣发展迈出坚实一步。本届大会旨在建立双方学术沟通交流之桥梁,推动中国和巴尔干地区学者间的对话与交流,加大中国与巴尔干地区国家文化交往力度,提高互鉴互学的频率,完善具有正向交流意义的话语体系,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领域对话样态,赓续巴尔干地区汉学传统,加快地区汉学与中国学学科的发展速度,促进双方学术共同繁荣。
Vitomir Mitevski院士表示,去年,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基于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共同目标,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马其顿科学与艺术学院共同建立的汉学中心的诞生。中心成立以后,秉承通识中国、理解中国、建立汇聚地区汉学家学术共同体、实现共同学术价值、共同推动地区汉学学术进步的愿景来发展,并积极开展跨文化的学术合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期待以此次汉学大会为新起点,与世界汉学中心进行汉学与中国学领域的交融互鉴与深度合作,共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巴尔干汉学大会为期三天,会议分为三个分论坛,围绕“文化的交互”“语言的交互”等议题展开,汉学家们将与国内学者同堂论道,深入研讨沟通,碰撞思想火花,辨其同异,进而形成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为巴尔干地区汉学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共同构建新的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