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大象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主办,世界汉学中心承办“中国汉学研究史论学术研讨会”在世界汉学中心成功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及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从学术定位、学术立场、框架内容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建立中国汉学研究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等核心议题。会议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教授主持。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教授首先全面阐述了中国汉学研究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基本要义,阐明《中国汉学研究史论》丛书的编写意义,并对写作丛书的整体架构设计、逻辑关系、特色呈现等给出详细建议。张西平教授强调丛书编写工作要坚持学术性、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以及规范性的统一。他表示,丛书编写要坚守新时代中国学术研究立场,严守学术规范,史论结合、以史明理,系统地梳理学科的发展脉络,为学界提供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考证严谨、评价客观的学术精品,为当下和未来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尹汉超以《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为基础介绍了丛书编撰可借鉴的基本书目信息,并表示将继续依托丰富馆藏资源为丛书编撰提供学术支持。大象出版社副总编辑张前进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帕尔格雷夫亚太区人文社科出版编辑白桦分别代表丛书中英文出版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丛书的编辑出版准备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向与会专家对编撰丛书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
与会专家结合当前工作进展,就各自写作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各位专家围绕丛书各卷本主要目录,各卷本研究内容与思路、书稿写作计划安排以及困难困惑进行详细汇报。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主编葛桂录,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华文化传播与比较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龙宇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阿根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郭存海,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龚韵洁,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卢梦雅,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全洪奭,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广生,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理教授边明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杨一,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员叶君洋,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原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沈卫荣,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薛维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蒋向艳,北京外国语大学波兰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怡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师李青,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管永前,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德语系讲师陈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敏芬,南开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闫国栋先后进行专题发言。
与会专家就丛书的编写理念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丛书应坚持学术性、系统性、原创性的原则,全面展现中国汉学研究学界发展四十余年的学术成果和特色。同时,丛书应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深入挖掘汉学研究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
在框架构建方面,专家们提出了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研究为支撑的编写思路。按照不同区域国别分区对中国汉学研究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汉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及影响,进而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规律。同时,针对汉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设置专题研究,深入探讨其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内容选择方面,专家们强调了史料的丰富性、观点的创新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他们认为,丛书应广泛收集汉学研究的原始资料,挖掘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并通过严谨的论证和分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中国汉学研究史论”丛书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世界汉学中心)发起和支持,该丛书致力于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是中国学术界首次在有组织、有学术引领的框架下,全面整合国内汉学研究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强大的学术力量,紧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核心议题,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间的海外汉学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术回顾与总结,丛书旨在多维度综合展现中国当代汉学研究的全图景,为学术界提供一套权威、全面的研究著作参考。
丛书由张西平教授、徐宝锋教授领衔国内当代汉学研究的知名学者撰写,涉及对1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专题的汉学研究的总结,具有开创性、规模性、跨多学科研究的学术特点,计划2025年底由大象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同步推出中、英文版。
世界汉学中心由北京语言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致力于借助双方优势,凝聚汉学家力量,服务国家战略。
世界汉学中心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重要使命,致力于联络并激活遍布全球的汉学家,打造以汉学家为“思想源”的智库,建立世界各国汉学家和汉学机构间常态化交流机制,形成稳定学术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完善的世界汉学与中国文学、出版、影视、艺术、文博等相关产业的对接机制。中心将通过数据库建设、学术出版、翻译服务、论坛会议、研习研修、智库咨询等方式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家交流和学术往来互动。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