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钟伦纳多本著作寻求国内出版合作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4-06-26

  世界汉学中心现为美国华人学者、原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中国事务主任钟伦纳教授著作《龙的动物意涵与艺术沿变图册》《孙子兵法各自编》和《21世纪的道德仁义礼智信》寻求国内合作出版社。

  书籍简介

  《龙的动物意涵与艺术沿变图册》,中华龙的形状巳经遍及各海内外,连历来视“dragon”为邪恶的欧美社会都开始多多种舞龙风习,传达善意,反而海内对龙的认识日渐模糊,甚至突出其凶相(例如十二年前的生肖邮票,既吓怕小孩,又引起外国警戒)。许多基本问题都欠合理解释,例如:为何十二生肖中,唯一没有真动物原形只有龙?为什么样子可以那么凶的龙,仍受那么多华人喜好?大量书本对龙的来历、形象、作用皆言而不详、瞎子摸象,我从大约八千年前的实物、考古资料、政教和经济作用、艺术表达形态等等角度,追溯出龙的动物起源、含义转变、排列出整个源变过程,并提链出龙几种正面启示,有助于鼓励华人奋发和团结等美德和增加整体力量,龙的来龙去脉,是我在各地演说中最受欢迎之一。

  「龙」这个字的初型,在商代之前并未出现,但这个词的粗略含义(同盟领袖),则可以追溯至人类群体间结盟之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期,东亚大陆上的人群经过发展、冲突、和结盟,开始组起愈来愈大的盟体。固定化的群体多有各自的标志,以助群际辨别和群内号召。群体标志受动植物或自然现象启发。标志的载体可以是壳石陶铜等造成的符号或图腾(代表亲属或保护神崇拜)。群体若结盟,可并合标志,或以盟首的图腾作代表,也可能另创新徽。文字的出现,则有助于把徽号简单化和普及化。

  考古资料显示:至少在8000年前,已经出现了至少十多种被后人「追封为龙」的图腾或标志,以不同型式、材料、和组合方式来表达。但其中只有一种最早被选用作天下最大集体领袖的标志「真龙」,这是商代开始时选定作群族领袖的动物、图案、和文字标志的鳄鱼(现称掦子鳄或中华短吻,甲骨文初期此字的形象最象鳄鱼,变至「龙」字前中间的衍变步步可循。商代前后也有其他族团捧出其他标志代表其盟主地位,其中不少也曾被“追封为龙”)。

  本书加上图片来解释为什么以鸟图腾的商族改奉鳄鱼作盟主的象征、但百多年后提升「鳐」的地位(商族本身图腾是鸟)、以致随着那千多年间此龙的形意被改变或忘怀、又数次被皇帝冀图垄断,而民间则仍依依不舍地拥抱这个仍被称为“龙”的模糊标志。

  「龙字」的出现,促进了东亚大陆族群在近三千多年来的凝聚和转化,即使字形和含义改变,也可借旧习惯、新意识、或新环境需要来延伸共识,哪怕是相当模糊的、不常一致的共识。龙形和龙意延续至今,已经匡助出一个独特的持久和强大的中华文化。虽然在19世纪被西方文化跨越,虽然标榜龙征的清廷巳亡,龙型在民间仍盛。在20世纪下半期,无论在海内外的华人,多能结合一些相近的思行习惯,在新环中境立足和发展。在21世纪,由于科技的不断飞跃、各地内外关系的反复,及华人社会间的不同生活方式,华人可以从龙的起伏过程中,提取出有助于华人以至世人团结和发展的要素吗?

  本图册根据最接近科学方法研究到的文史、考古、和艺术资料,解释“龙”的原型为何来自扬子鳄或中华短吻鳄而非其他名物?追溯龙的外形和内涵为何会变?并从龙的五个源变阶段中,提取其正面意义,以鼓励世人今后团结和发展。

  《孙子兵法的非军事应用》,无论从洞识力、当时战争的预备和攻守策略、君臣和和将士心理等等方面来看,《孙子兵法》的确是一份科学性和量化程度最高的古代兵法。但我提出“孙武此人比<孙子兵法>此书聪明”的说法,是结合到各种资料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我指出书中多种内容和编排上的问题后,结合科学管理精神,提出一套重编、和一套现代适用的非军事竞争策略。这本21世纪适用的孙武策略分三部分:

  甲部罗列春秋前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武备、孙武世家的渊源和个人阅历、黄河和长江地域的兵法、及他在此书中提出多种意见的不同背景,并以一串具体的伐楚战例,来澄清和分析书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见解,辨认出孙武的整体策略。书中有些策略看似矛盾,有些也的确矛盾。此书虽然把战争的观念扩展至战前长期的预备,却对胜负已决的善后工作黙黙无声;对陆地战争的分析虽较其他兵书详尽,却对长江流域频频的水战极少介绍。分对于这些明显的缺漏,绝大部注者却视如不见,或曲为辨别,含混误导二千年!此书绝非一名作者一气呵成的作品,而是多名编者把孙武在不同时期和战役的意见,和一些鱼目混珠的句段草率的编集,其间错漏不少。

  乙部沿袭原编各篇主要内容整理,疏导不少句段间的混乱穿插,以助曾经阅读此书者更合逻辑地理解孙武原意,以避免生吞背诵的麻烦和错漏。乙部沿用原编的次序和大部分篇名,但把个别跟大部分内容不符的篇名稍改;跟着把散布他篇的句段拨回适当的篇内,然后把原编的句段重新编列。古今绝大多数的评注,都过分地把此书夸耀得白璧无瑕,实则内容含混和矛盾的情况,篇篇皆见,我以比较慎重而且影响最大的宋版《孙子兵法十一家注》为例,逐篇比较曹操等注者的多种不同见解,以证实原编的含混,巳经导致种种岐见。

  丙部:但二千多年前的智慧,背境毕竟跟现世不同。今天,大部分的竞争都不在军事以内,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在丙部,我以孙武一生的整体智慧为引导,依据科学精神和现代管理策略,参考了二百多份精选的中外书文后,根据现势倾向,删掉原编的重覆、矛盾、和过时(例如火攻)的句段,结合科学精神和现代管理原则,去芜存菁地把孙武的整体智慧重编进《21世纪适用的孙武策略》。

  《21世纪的道德仁义礼智信》,是《华夏文化辨析》里“仁义道德四字的古今意义”那一章的扩展。我从古籍、考古、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资料找出最具说服力的论点,以广深的历史(见拙著《华夏历史的重建》)作变迁的背景,重整出一些华夏文化基因的演变经过。例如我从孔子虽然希望把「仁」这种东夷母系社会的风习——兄弟间自然发展出来的、有亲疏次序的爱责关系,灌进开始解体的宗子制,却不愿明言这种仁的来源,以降低父系周族的排除,以致后儒偏向心性论的解释。

  我对其他六个道德观念的主要源变和辨认,都有基于说力较强的资料的创见.在哈佛演大学一塲演说中,我首次把义字分类为义气、忠义、结义、和义业四种型态,分析它们在传统和现代社会的功能和动向。关于德,我从此字的源变分辨出德征、德政、德性、和德业四个阶段,指出德业在21世纪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关于礼,我把周初第二次分封后的礼制,如何有助于华夏二千多年间的稳定,但在儒家心性派的影响下僵化;跟着分析了现代生活方式的趋势,建议现代人如何更好地发展新的礼制、和表达礼意。关于智,我先解释传统重智慧而轻知识的态度、和以类比代替逻辑的思考方法,如何延误科学思行;然后指出智慧的知识化、和知识的智慧化的重要性。我对道和信两组观念在过往的作用,和在现代如何提高竞争能力等,都有创见。

  作者简介

  钟伦纳,原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中国事务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硕士,波士顿大学博士。曾任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辛辛那提生物医学研究和教育基金会执行主任、麻州老人部研究主任、大辛辛那提区中国商会主任、达傅斯大学国际领袖训练所资深主任等。曾经向北京大学、香港和欧美名校的学生和华埠机构提供领袖训练,曾在数所港美大学讲授研究方法等课程。早期在中文大学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从事多项社会研究。中文著作还有《华夏文化辨析》《华夏历史的重构》等。

  联系方式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世界汉学中心工作人员。

  联系人:吴老师

  手机号(同微信):18526293183

  邮箱:wuwenzhi@cctss.org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