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9日,由世界汉学中心希腊汉学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巴尔干汉学家大会在希腊科孚岛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以“路径探索:中国-巴尔干研究的创新方法”为主题。

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临时代办赖波、爱奥尼亚省省长扬尼斯·特雷佩克利斯、科孚岛和迪亚庞蒂安群岛市长斯特凡诺斯·普利梅诺斯、爱奥尼亚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弗洛罗斯、科孚商会主席科斯塔斯·穆扎基蒂斯、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罗斯·卡齐奥斯等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十余国学者,在爱奥尼亚海畔展开为期两天的深度对话。

徐宝锋教授在开幕演讲中表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的发展正经历从“西方中心”向“全球多元”的关键转向,而巴尔干地区的实践为这一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他进一步阐述道,为理解这一全球性现象,需要构建“打破学术话语霸权、联结传统与当代、推动文明双向赋能”核心的理论框架,巴尔干地区通过构建汉学共同体、开展本土化阐释及推动学术成果社会转化,成功验证了该框架,其经验表明,未来世界汉学的话语建设必须激活非传统西方主体、聚焦价值共鸣、打通学术与大众的传播链条,如此才能回归汉学初心,在多元互鉴中构建更为真实、丰富的中国叙事,为人类文明共同体贡献学术力量。

赖波代办在致辞中表示,中希两大文明交相辉映,建交53年来缔造了"患难见真情"的深厚友谊。在比雷埃夫斯港、能源互联、直航开通等务实合作成果基础上,双方文明互鉴平台日益丰富,四大全球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赖波代办寄语汉学家们继续担当文明交流的桥梁,以2026年中希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智慧力量。

扬尼斯·特雷佩克利斯省长表示,在世界汉学中心与希腊汉学中心的共同推动下,爱奥尼亚代表团完成了对中国的重要访问,持续深化的中国研究已成为连接两大古老文明的重要纽带,相关学术交流不仅增进了希腊及巴尔干地区对当代中国的理解,更为希中关系从务实合作迈向更深层文明互鉴奠定了坚实基础。

斯特凡诺斯·普利梅诺斯市长指出,希腊汉学中心落户科孚,使这座历史名城成为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枢纽。他相信,本次大会将进一步巩固科孚作为东西方文明对话平台的地位,为当地文化发展与国际合作开辟新空间。

安德烈亚斯·弗洛罗斯校长强调,依托世界汉学中心和希腊汉学中心,学校正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高层次中国研究人才培养计划。他表示,这些系统化的本硕博联合培养项目,将为欧中文明对话培育新一代专业人才,为全球汉学研究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斯塔夫洛斯·卡茨奥斯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在文明交汇地希腊科孚岛举办具有特殊意义,标志着巴尔干地区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已从边缘领域发展为应对时代议题的跨学科平台。他强调,在当前全球格局下,学者们肩负着通过学术对话构建文明理解桥梁的重要使命,呼吁秉承古希腊“待客之道”与中国“以文会友”的双重智慧,共同推动跨文明对话,为构建更加包容的全球知识体系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会期两天,设置三大议题板块。在“中国和全球倡议”分论坛中,学者们就“一带一路”合作、中欧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与跨文化交流”板块聚焦历史与文化研究,从希腊天文神话到近现代中希关系,多角度展现文明互鉴的深厚底蕴。“文化外交中的语言与文化”专题则探讨了语言教学、文化传播等实践议题。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教育与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展开热烈交流,探讨科技革命背景下人文研究的新范式。

本次大会作为巴尔干汉学大会的第三届会议,在前两届奠定坚实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区域汉学研究的内涵。会议既延续了促进文明对话、构建学术共同体的初衷,又拓展至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前沿议题,实现了传统研究与现代关切的有机融合,推动巴尔干地区汉学与中国学发展形成自我演进的学术生态,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智力枢纽,为全球汉学研究提供了区域合作的创新范式,为双方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09-30
2025-09-29
2025-09-26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