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在各界共话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当下,本报特别策划并采访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学家及学者,就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出版交流提出建议。
不少专家建议,建立中国与合作国两国政府在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机制,两国文化部共同成立委员会,以促进相互之间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促进合作。邀请国外艺术家及学者到本国,通过文化艺术论坛、学术交流、文化周、培训课程等形式的活动促进交流合作。
目前关于地缘政治类图书及中国畅销的文学、历史类作品在国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专家建议,在出版物内容上,首先应符合目的国家的宗教信仰和国情,在了解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去选择双方文化的互融点,求同存异。此外,更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当地读者了解并到书店选购。
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如何使出版焕发活力?专家建议,纸质与数字版应双管齐下,出版社要与国外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促销和发行策略,吸引国外读者的注意力。另外,还应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和媒体直接建立联系,发动国外的网红,让他们把自己在中国的故事向他们的粉丝们去讲述。这也是数字营销的有效方式。
地缘政治及畅销文学作品受巴基斯坦读者喜爱
BY:Rana Umair Qadir(巴基斯坦)
《今日巴基斯坦》报记者,曾任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成员。2015年~2016年参加了第二届“巴基斯坦青年记者访学项目”。曾翻译“中国当代系列”作品,并撰写中日关系及“一带一路”等相关文章。他创作的《我们的朋友》(乌尔都语)一书将于11月在巴基斯坦出版,英文版也将推出。
中巴政府一直保持稳固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巨大的需求,相互缺乏理解。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两国人的交往迅速增多。传媒领域专家和学生的交流增多,两国将共享由此带来的成果。中巴两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人民生活都有相互不了解的方面,中国文化有吸引大众的巨大魅力,为提高越南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两国文化部成立联合委员会,以促进相互之间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二是举办公共论坛,如电影展(翻译成乌尔都语的中国功夫片)、广播展及在电视剧、话剧和娱乐节目(巴基斯坦的话剧在南亚和中东国家非常受欢迎)领域的合作。三是创建画家、音乐家等艺术家论坛,来促进文化领域的相互理解。四是学术交流,尤其是在面向巴基斯坦学生的汉语教学和中国学生的乌尔都语教学方面应加强交流,语言学校对于文化交流也是有益的。学生们的交流对于未来加强两国文化联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五是记者交流项目。我本人参加了这样的项目,它使我对中国的了解有亲身体验和深入的体会,两国媒体间更恰当的关系也会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六是在两国城市举办文化周、文化节,如在巴基斯坦首都举办中国春节及中国艺术家的表演。七是优化人与人交流的方式,吸引对方国家的旅游者来本国,增进文化的相互理解。
在出版合作方面,两国的出版公司需要相互合作,中国的出版企业可以举办书展,或与巴基斯坦相关部门共同举办作者活动。这个领域的合作将为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奠定基石。
在翻译“中国当代系列”时,我感到它有助于巴基斯坦人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普通人的生活。从出版社的角度看,尽管巴基斯坦的市场没有过去那么繁荣,但出版社仍可以有所作为。
每人对图书和写作有不同的口味,从我个人和职业的角度,我读了很多关于地缘政治的书,在巴基斯坦阅读地缘政治类书籍是一种潮流,因此这类书会畅销。如果一家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图书,应当会非常畅销,这也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都想了解他们不知道的事。除了地缘政治类图书,中国畅销的文学图书,如小说或经典的儒家著作等都会吸引巴基斯坦读者。有趣味性而且在中国畅销的书在这里也会火爆,我大多数时间都阅读经典读物,如果出了一本很流行的书,我也会马上买来读。
我在写作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为写作文章而做的数据收集工作。我们有不同的搜索引擎,大多数中国的数据都是在百度上以中文呈现的,使用谷歌能找到的与中国相关的数据很少,而西方有很多知名的机构提供非常多但并不真实的数据。在我自己写的书《我们的朋友》中,谈及中巴在政治、外交层面的国防合作,就遇到一些数据收集方面的问题。目前巴基斯坦还没有太多作者在写关于中国的书,但很快就会看到有更多的作家进入这个领域。
巴基斯坦的纸价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因此图书印刷成本很高,图书生产成本与英美几乎持平,但巴基斯坦国民购买力低得多。书店以高达3折的折扣售书使出版社不得不抬高书价。
巴基斯坦的数字图书出版仍处于发展初期,为保持出版活力,必须要引起关注,通过尽可能多的媒介进行自我宣传,书写成功故事。
在巴基斯坦,要开拓图书市场,就需要与发行商建立联系,在媒体上进行适度的宣传,举办吸引大众的活动。但是由于书店销售图书有很高的利润,亚马逊有市场空间,社交媒体营销发挥了重要作用,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在巴基斯坦有数百万的用户,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方式。
中国经典文学尚未进入哈萨克斯坦
BY:努斯普詹诺夫·叶尔泰(哈萨克斯坦)
知名电视人,记者,已将《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影视作品翻译至哈萨克斯坦,深受哈萨克斯坦人民喜爱。2009~2013年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大学学习,近年来致力于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电影节。
自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和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的带动,民众间的文化联系也更加紧密。这对于促进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加强文化合作、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交流都有裨益。目前,个人企业运营的项目难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再加上两国作家和电影人及艺术家之间也没有紧密联系,没有建立起相互交流经验和学习建议的平台。因此,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与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推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心,但在很多人眼中,打上“Made inChina”印记的中国商品往往给人留下粗制滥造的印象。我不敢说美国人喜欢的中国作品会让哈萨克读者产生同样的关注。我认为承载中国文化的不同作品在每个国家发挥不同的影响力。在我们国家,老舍或鲁迅等中国伟大作家的作品都没有被翻译成哈萨克语,将它们呈现给哈萨克读者意义非常重大。这利于在哈萨克民众中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生活,认知中国文化。
我们国家有一些人,尤其是出版社的人抱有“纸媒出版已消亡,读者已远离书本”的想法,认为数字化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我认为不需要畏惧数字化带来的冲击,它是这个时代赐予的新事物,可以大大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数字化使出版社与读者的联系更紧密,同时还降低了制作成本。
我认为文学作品还需要纸质出版,因为数字化技术不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手捧纸书用眼看的感官体验,纸质的文学读物是世世代代记载及传承文化的珍贵遗产。
每本书售出之前,应重视其宣传推广工作。如与作者见面,对内容进行探讨,并通过媒体让读者直接感受到作品的特点,因为未经推广和宣传的书本很难吸引读者去书店购买。
进军拉美市场要做好内容本土化及新媒体宣传
BY:张帝(Nico Santo,乌拉圭)
曾任广东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国际投资推广专员,在哈佛法学院、清华大学研究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现担任中拉多家公司高级顾问。已出版《拉美公司在中国的生意经》英文版,正在创作传记《我的中国梦:成为中国国际大师》。
拉美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兴奋,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领袖都明了它确立了未来30年全球至少在经济方面的进程,中国是这个行动的领导者。拉美地区的人仍对中国缺乏了解,这也为中国出版企业到这些地区讲述中国故事创造了巨大机遇,可以聘请当地的专业人士来发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达成交易。
我正在创作的作品讲述的是我作为拉美人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因为市场上没有太多讲述拉美人在中国的图书。而学术领域,现在每年有许多关于中国的图书问世,这与2011年有很大不同了。
中国出版社要在拉美市场上立足,需要先做好内容本土化的功课。另外,要关注新媒体,这需要与讲西语的中国人合作。如中国网红Mad4Yu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脸书上发布的说西语的视频非常风趣幽默,让我们可以了解新一代中国人的想法。
中国需要积极地向拉美人讲述中国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相信我现在的使命是向拉美社会介绍新中国的原因。拉美社会对中国仍有许多不正确的陈旧观念。许多人仍认为中国只是一个在盲目模仿别国的国家,他们不知道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也不知道摩拜、Ofo共享单车。我想拉美人也会愿意了解这些故事的。
拉美国家的出版业同样受到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冲击。但是,勇于创新的公司将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比以往卖出了更多的产品,如成立社交媒体书友会、给年轻读者提供积分,凭积分阅读网站更多内容。美国的亚马逊就是这样,在网店不断刷新业绩的同时,实体书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上周我去西雅图的一家实体书店时,看到里面人流如织。给读者丰富的体验很重要,拉美读者喜欢阅读,我们有许多关于如何让阅读纸书重新流行起来的想法。中国出版社可以对此进行投资,来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开拓市场和图书营销的有效方式是在当地找到一家咨询公司或建立分支机构,进行本土化运营。这是与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和媒体直接建立联系的最好方法。与这些合作伙伴一起,就可以开发联合促销和发行策略,这可以吸引拉美读者的注意力。另一个可行办法是将拉美的网红带到中国,让他们经历自己的中国故事,然后向他们的粉丝们去讲述。
搁置争议 交换信息 多维合作
BY:张家权(越南)
毕业于越南胡志明市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中文系,2012年获得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所属社科人文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及五洲传播出版社与越南合作项目总协调人。翻译及编撰图书10余本。
“一带一路”倡议可带动很多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其中图书输出更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同时沿线国家也得到珍贵的书籍、通过这些书籍开启知识的宝库。
我认为应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合作的机会和信息,多让译者与出版机构交流,让海外译者能获悉更多有关中越文化与出版的信息,如每年有多少项目可以申请、哪套书目能够输出以及输出什么语种,哪个出版社能够与译者合作翻译、出版、发行图书等信息。海外译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越南市场的需求、本土图书市场种类的空缺来申请翻译、出版有关的书目。我认为这样会更有效。
作为一个译者,中国图书进入越南市场时,应注意到两国之间正在处理的问题及国际上有争议的问题。图书不应涉及这些敏感的问题,无论谁对谁错,都会影响到双方的情感。因此,尽量避免引起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大部分越南读者对中国文化、国情、历史都比较感兴趣。90后关注网络小说、言情小说、明星自传。还有一部分读者则关注中国的科技成就、经济转变。
目前,我们正在编撰汉语学习类参考书,翻译有关中国文化、历史、汉语学习类书籍,这不仅可以使越南的大学生以及更多大众读者拥有更多、更宝贵的书籍,也是我作为大学讲师进行科研工作的一部分。
翻译一本书要经过专家、译者来翻译、专家校对、出版社审校这样一个二审二校的过程。在翻译中遇到几方面问题:一是突然插进一句古文,很难翻译。二是文中出现外国人的姓名,很难翻译。对前者,我会查阅有关书籍,先把它翻译成白话文,再转译成越南语。若查不出,就请教老一辈同行或中国教授、专家。对后者,我会查阅人名词典,或请教日语系、英语系的同行。
据我所知,越南图书市场上目前遇到一些问题,如盗版侵权,尤其是大学生私自复印教材,出版社支付给作者的稿酬与作者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导致很少人靠写书来维持生活,甚至成书后,很多人自费印刷。
越南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电子书。70后、80后仍然喜欢纸质书,喜欢它的书香、手感和翻阅时的感觉。90后则多喜欢电子版,因为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阅读设备随时随地阅读,更灵活又显得时尚。
为此,越南很多出版社都推出多种方式,如包月免费阅读,或按浏览阅读量来收费……
目前,纸质书仍然畅销,各出版社都在着手提高纸质书的质量(彩印、设计、装帧、价格、风格等)。
开拓市场和营销推广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向读者倡导“阅读”文化,提高读者的版权意识。二,引进国外好书,拓宽国内书籍题材范围。三,可通过阅读分享、文化讲座、书展、书市、促销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广图书。四,连锁书店、实体书店在越南发展得不错。与书店合作举办阅读分享、文化讲座等活动来推广图书。不过实体书店、连锁书店只在新书推广或处理库存旧书时才打折。
此外,网上书店经常举办打折、送小礼物等活动。网店送货快捷、搜索方便、品种丰富,所以吸引了不少人。
适应数字化 使知识与书籍抵达更多读者
BY:吉来(Giray Fidan,土耳其)
土耳其加齐大学副教授,中国对西亚中东外交政策专家。2012年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访华期间的交传与同传翻译。主要著作包括《生存在中国》《从伊斯坦布尔到北京》等。
随着中国各领域的迅速发展与崛起,中国已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在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大。尤其是把中国的书籍作品翻译成这些国家的当地语言十分重要。希望中国未来支持更多的本国作品翻译成当地语言,并与当地的出版机构进行合作。
中国与土耳其有很多的共同点,两国文化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中国的文学作品在土耳其有一定的市场,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在市场上也有很大的潜力。
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历史,所以我最主要的工作是找资料。找资料、翻译资料和分析资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个过程。我主要针对的是目前没有发现的一些历史上的联系。在土耳其,目前像我这样的研究者恐怕不多。
数字化是土耳其图书市场面临的问题之一。有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不是一个保守派,我认为电子化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数字化最终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造纸术发明后也遇到反对的声音,但最终质疑声不了了之,因此,我们最好适应这些变化,使知识与书籍抵达更多的读者。
亚马逊在土耳其市场比较弱,土耳其有本土的图书网站,一般人们都通过这些网站购买书。当然去也会去书店,这是不可替代的。土耳其还有自己的旧书书店传统,很多人买书会去这些二手书店。
俄罗斯读者迫切需要讲述中国的图书
BY:米拉·伊萨耶娃(ЛЮДМИЛА ИСАЕВА,俄罗斯)
毕业于切尔内吉夫斯基命名的赤塔国立大学中文英文专业,在莫斯科各高校教授汉语20多年,目前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版关于7部中国文化民俗的研究专著。目前在创作关于中国上海、中国传统性爱文化史、中国杰出女性的3本新书。
我编写了一本关于中国女性的书,书名为《头发上的花朵与发夹》。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个单词让她们联想到东方女人和亚洲女人,那有温暖的天气,并且那里的女孩子们珍惜自己的长头发。数百年以来,许多国家的女性都遭受压迫,她们的不幸遭遇在历史文献或神话故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还在做中俄人心理对比的研究。
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首先,中文的复杂,有时会碰到一些连中国人都不能懂、翻译不过来的地方。我会向一些中国朋友请教,他们是教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我的问题。
谈到俄罗斯的书籍市场,俄罗斯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喜欢阅读的国家,俄罗斯人天生爱读书,血液中流淌着对书籍的热爱。遗憾的是,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完完全全控制着年轻人,但是这些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举例来说,从前人们上班乘坐地铁的途中,都会读书或者看报纸杂志,他们会充分利用路上的时间;而现在人们更愿意休息、闭上眼睛戴着耳机听音乐,又或者是浏览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各种各样的信息。
现在人们对于印刷产品的需求下降了,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读书爱好者。书店的大量顾客和网上书店的数量可以证明这一点。
最困扰的问题是——我们的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书籍,或者说不喜欢什么样的?就算是在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也会有不同的兴趣和偏好,比如说,我丈夫一辈子都喜欢读有关幻想的书,女儿更喜欢看关于动物的书,同时也喜欢看俄罗斯或者是外国作家撰写的经典文学作品。我最喜欢读诗集和经典家庭传奇故事,关于爱情的小说。
有人严格地坚持按照自己的品位选择书籍,有人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然后匆忙地阅读媒体宣传的新书。有人找与自己专业或者从事的活动有关的书籍,另外也有人为了消遣和放松心情找文学类的书籍。这样的人带着愉悦的心情读侦探小说,他们今天读,明天忘,小说并不会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任何的损害。
现在,出书容易多了,但是内容质量也降低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有错误、带错别字、又或是歪曲事实的书籍。
在我看来,俄罗斯非常需要与中国有关的书,原因有下面几方面:第一,俄罗斯和中国是邻居,甚至可以称为“兄弟”,但遗憾的是,中俄两国人对于彼此缺乏了解,有时候对对方存有偏见,不信任而且相互提防。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造成的。
第二,俄罗斯的汉学家有很多,但讲述中国的书籍令人难以置信的稀少。著书不赚钱,占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只有一些不怕吃苦的人写着关于中国的事情,他们热爱中国并且想通过这些书尽可能的向更多的俄罗斯人传达这份爱。我在夜间写书,内容涉及中国的文化、男人和女人、节日和艺术派系、英雄和僧人、传说和现代生活等各方面,因为我对一切感兴趣,想把中国的一切都讲给俄罗斯人。我和丈夫创建了自己的网页,也和中国文化有关,上面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文章和照片。
我觉得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一切都感兴趣!比如,我经常面向大众开设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这些听讲座的人的工作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都听得很认真。
要让人们购买和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必须有两个条件:书一定是好的,在语言方面通俗易懂,而且书一定是被大力推广的。否则再好的书也只是被摆放在书店的架子上。
生活在当今的时代,人们很少有空闲时间去阅读,大量的图书让他们目不暇接。必须有好的方法来进行宣传,而且这样的宣传只能由那些苦行僧来完成,他们热爱中国,爱她的文化,并且准备好将这种热爱分享给读者。
在俄罗斯,甚至可能在全世界,受欢迎的个人会受到关注,这个人在哪个领域并不重要:运动,艺术,政治领域……但是如果这样的人出版书籍,一定会有许多人想购买和阅读。如果这个作家不被众人所知,但是写出了很好的书,那么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书畅销——在宣传他的作品方面投入大量的金钱。(刘 卓/翻译)
中国图书应发挥好中印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BY:狄伯杰(B R Deepak,印度)
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著有《20世纪上半叶的印中关系》《中印关系:展望未来》等。
我认为这次论坛将把中国与南亚、西亚、中亚、欧洲以及非洲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与此同时促进与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交流以及区域的发展。这种互动将对促进全球化、提振全球经济起积极作用。
中印双方应该开通外交渠道,尤其是人文交流,从下而上的开展交流。在这方面媒体、出版界、学术界,商业界、地方各层的交流会推动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 很可惜,这方面双方建立的磋商机制往往不够。我希望双方能够在这些领域里有新的突破。“一带一路”将为创造更多的对话机制提供机遇,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安全、经济、文化等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建立共同命运体提供良好条件。这方面我希望出版界与学术界加强合作。 引进文化资本的时候,我们要探讨市场和领域的情况,若时机好可以扩大合作,若市场不成气候,要创造条件。在印度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培养汉语人才的力度不够, 这是个大的障碍。另外印度约60% 的人口以说印地语为主,如果我们能够满足这个群体的要求,我认为效果会良好。印度读者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国内发生的事情。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印度的读者还算是传统的,他们希望看实实在在的图书,也会有个别的群体表示他们对电子图书也感兴趣。最好的战略是双管齐下。若中国的图书能够翻译成英文或印度语,廉价出售甚至免费在网上也可看到,效果会更好。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出版商与印度的出版商建立友好关系,互相介绍各自的作品。
中国图书应积极开拓阿拉伯“朋友圈”
BY:白鑫(Ahmed Elsaid,埃及)
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组织编写了《简明汉语教程》(中阿版)。
自从中国政府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阿之间的交流合作日渐频繁,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次“一带一路”论坛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我希望能听到关于“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的新颖想法,期待能看到多国领导人在国与国之间交流上碰撞出更多的火花,给我们这些文化交流企业更多启示。目前我们在做的图书市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有影视合作方面的计划,也希望在论坛中能得到一些信息。
合伙创办智慧宫对我来说,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中阿信息交流不畅,被翻译成阿文的中国图书较少。后来我在中国认识了现在的两个合伙人,成立了智慧宫。成立智慧宫刚开始,我们只是想把中国的优秀图书翻译出版到阿拉伯国家去,让更多的读者可以阅读到中国书籍。当然,公司能走到今天,重要的是赶上了“一带一路”建设,它为中阿之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所做的工作拉近了阿拉伯人民与中国的距离,顺应了时代和民众的需求,这也许是智慧宫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阿拉伯国家带去了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机遇,中阿双方高层领导的对话有助于两国民众互相了解和接受彼此文化,这种官方的文化交流可以消除文化误解,使我们打消了许多顾虑。就我的工作领域来说,图书出版、图书翻译、互联网建设等方面都发展很迅速。
“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带来的机遇毋庸置疑。首先,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这个“朋友圈”。第二,“一带一路”内容的多元性让文化合作的领域覆盖面很广,比如图书翻译及出版、文化投资、人文交流等。第三,“一带一路”提倡的是多个国家之间的共赢,不是某一国的羊肠小道,而是各国共同搭建的阳光大道。
由于中国政府坚持文化对外开放,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中国图书“走出去”得到许多支持。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互不相同,有助于中国图书“走出去”的多元性。我认为,中国图书无论畅销与否,“走出去”时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内容是否符合对方国家的宗教信仰。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信仰文化浓厚,文化输出必须特别注意和尊重对方文化。二是内容是否适合对方国家读者了解。在文化输出时,尤其是双方文化都有鲜明特点时,要在了解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去选择文化的互融点,避开对立的方面。三是要做好翻译工作。语言只是翻译的基础,翻译书籍还需要对双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
目前,阿拉伯国家图书市场环境逐渐变好,中文图书逐年增长,学习中文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对中文图书和中文的需求都处于增长阶段。对出版行业来说,出版物的内容是最关键的。互联网和数字化只是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获取渠道和更为优质的阅读体验。但满足读者需求还是要从内容出发,如果作品本身内容不好,其他努力做的都是减法。
图书交流让中阿关系更进一步
BY:鲁特菲(Lotfi,阿尔及利亚)
汉学家,“丝路寻梦·绚丽甘肃”活动的成员之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尔及利亚籍记者。
每年在阿尔及利亚国际书展上,参观者都对中国馆非常感兴趣,因为对于阿尔及利亚人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奇迹。且不说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中国古代文明也始终吸引着阿尔及利亚读者,他们想知道这个古老文明的所有细节。最近几年,阿尔及利亚人对学习中文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而对中文书籍也有兴趣。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种关系结合了经济面但没有夸大人性面。翻译工作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而译者是连接各个国家之间的纽带。此外,翻译工作还必须考虑原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文本的特点。汉语有其独特的特征,应该受到尊重,以体现汉语的美学、创造性和人文价值。阿中文化关系是两国关系的老话题。自阿尔及利亚独立以来,阿中两国关系稳步发展,达到了今天的水平。比如去年开通的新阿尔及利亚歌剧院,是中国人民给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礼物。在文化连接上,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馆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正在努力使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文化特征和人民团结在一起。我希望论坛能产生积极的结果,特别是在人道主义方面,许多友好国家将将会受益于中国的经验,同时,中国的知识也将传播给那些仍然遭受苦难的欠发达,以及缺少文化和教育的友好国家。
今天,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可以推动和提高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的水平,以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文化构成,包括在艺术培训领域,尤其是在文化产业领域方面,中国有丰富的经验。对我来说,文化领域最重要的事情,是阿尔及利亚应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受益。除了通过阿尔及利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中国进行课程培训外,还必须创建两国政府在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机制,阿尔及利亚文化部和中国文化部应加快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在文化产业方面,比如电影,阿中之间可以联合创作电影,成为阿尔及利亚丰富文化和提高电影导演水平的一个中心点。同时,阿尔及利亚也可以从中国文化和文化企业的经验中受益。
“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中格文化交流新篇章
BY:玛琳娜·吉布拉泽(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自由大学亚非学院中文系主任、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把两个相距遥远国家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格鲁吉亚人民对汉语教材和中国文化、文学、商务等图书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我们创立了中格传媒Sinomedia,以促进两国交流与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久前,格鲁吉亚议会国家图书馆开设了中国图书角,中国国家图书馆也计划开设格鲁吉亚图书角,以便更好地推动两国人民在教育与文化领域的合作。
我作为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的院长,经常举办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活动,效果极好。但是活动会有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时已翻译好的书没有经济能力出版,因此需要有这方面的支持。在此论坛的基础上可以设立“一带一路”研究所或研究项目,以便在两国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推动两国关系的工作。
我认为两国在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格鲁吉亚人的心理、特点、兴趣、需求,甚至历史与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再加上在当地中国文化使者的帮助及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畅销书籍能够“走出去”,并且完全可以通过中格传媒Sinomedia介绍些中国作品,如发布作品摘要,中国作者在中国与世界的地位,还可以通过格鲁吉亚汉学家协会举办发布会或图书介绍活动以引起格鲁吉亚读者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格鲁吉亚人阅读中国作品。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