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伊朗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史上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两国在文明传统、世代传承和当代交流方面都有许多珍贵的记忆和记录。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伊朗之间的文化交流应该综合考虑三个维度的关系问题
全球累计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已经超过320万例,单日新增确诊患者数也突破10万。人类必须也应该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吸取教训,如果我们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姿态共同应对挑战,就一定能最终战胜疫情。最后,我们应该呼吁并希望,只有真正建立起拥有共同未来的共同体,世界才能有希望,人类家园才能和谐幸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造福全人类!
希望通过不断推动伊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依靠东方文明的共性,相信中华文明和波斯文明能够一同挖掘出东方文化精神的共同点,并使用共同的精神和智慧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办法。伊朗著名诗人鲁米说得好:“虽存在两个名,而实际上他们两灵魂合一,那么怎能把他们算两者呢?”
早在草创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就给人以这样的承诺:优秀的作家借助于它,能够身垂不朽。这种文学不朽性的承诺在西方传统中当然也不少见,然而,在中国传统的长期演变中,这种承诺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像海市蜃楼似地引人入胜:它不但能使作家名垂千古,也能让作家内在的东西流传不衰,因此,后世的人读了他的作品,有可能真正了解他这个人。这种承诺唤起的希望越大,引起的焦虑感就越严重,带来的困难就越难克服。
近日,光明悦读有机会对话《三体》作者刘慈欣,请他讲述作家眼中的科幻、文学及未来。
图志